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
——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材料二(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宗教题材的艺术品”在立意上有何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材料一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
——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材料二(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宗教题材的艺术品”在立意上有何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0题)
2.
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A.宣扬“天人感应”理论 |
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
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
3.
“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既伟大又阴暗的时期……许多有进取心的个人主义者对犯罪事件的频发、重现的社会问题等熟视无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靡一时。”这一评价( )
A.注重了对历史史料的考据 |
B.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C.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
D.否定了人文主义思潮 |
4.
在德国宗教改革的过程中,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下列对此贡献理解错误的是
A.使德国人从此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权 |
B.开启了德国人自由阅读《圣经》,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
C.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形成,为德国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
D.有利于德国民族语言的形成,促进了德国近代文化的崛起 |
5.
“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绝对正确和错误的东西——对一个人是正确的东西或许对另一个人就是错误的。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能觉察并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智者学派的上述主张
A.适应了雅典直接民主的需要 |
B.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
C.提供了判断是非的客观标准 |
D.提高了雅典公民的道德修养 |
6.
智者学派普罗狄柯认为,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克里底亚认为,神对人的命运是不关心的。这些认识
A.打破了对希腊神系的图腾崇拜 |
B.成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
C.有利于树立起人的尊严和权威 |
D.导致个人主义在古希腊泛滥 |
7.
勒内·笛卡尔(1596—1650年)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保持着坚定的宗教信仰,坚守着“我思故我在”的精神,并创立了将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解析几何学。他堪称17世纪及其后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他的思想
A.促成了宗教改革的兴起 |
B.与新教的理念背道而驰 |
C.引导伽利略的实验科学 |
D.推动着理性主义的传播 |
8.
意大利评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这是因为它
A.提倡人的自由,认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
B.激烈攻击基督教教义,体现了人性的尊严 |
C.宣扬“幸福在人间”的人文主义观点,提倡“人性” |
D.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
10.
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
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
C.宣扬俗权至上增进民族意识 |
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