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结合课本所学,概况宋朝分别在书法、绘画、文学与戏剧领域取得哪些成就?
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特征。(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结合课本所学,概况宋朝分别在书法、绘画、文学与戏剧领域取得哪些成就?
2.单选题- (共24题)
2.
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釵为弁,文武双全。这反映出
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 |
B.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 |
C.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 |
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 |
3.
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
B.绘画技术进步 |
C.政治权力干预 |
D.儒家思想影响 |
4.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
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 儒家(六艺) | 道家 | 阴阳家 | 法家 | 名家 | 墨家 | 纵横家 | 杂家 |
支派 | 103 | 37 | 21 | 10 | 7 | 6 | 12 | 20 |
篇数 | 3123 | 993 | 369 | 217 | 36 | 86 | 107 | 403 |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
6.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
7.
文艺创作有两个异常鲜明的走向,一是对以市井社会为中心的“世情”的揭示较以往有较大开拓;一是对以知识阶层为中心的“性情”世界的抒发有所强化,后者主要源自文人自身的精神诉求。这些文艺创作的新走向应该同时出现于
A.先秦 |
B.秦汉 |
C.隋唐 |
D.明清 |
9.
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
A.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 |
B.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 |
C.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 |
D.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 |
10.
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
A.敦煌艺术来自艺术家创造性劳动 |
B.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
C.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 |
D.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 |
11.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 |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
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
12.
《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
B.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
C.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
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
13.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的“荒唐言”反映出
A.《红楼梦》极大地冲击了统治秩序 |
B.封建社会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
C.《红楼梦》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 |
D.封建伦理道德在当时已无积极影响 |
14.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展示了中国诗词的无穷魅力。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互辉映。宋词的繁荣
A.是宋人素质提高的反映 |
B.导致诗歌逐渐走向衰落 |
C.得益于国家统一的完成 |
D.根源于商业经济的发展 |
15.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此处“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
A.使欧洲告别了骑士时代 |
B.加速了欧洲文化进程 |
C.为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
D.引发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
16.
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感动,这种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成.使得画面上的色彩、线条、肌理、结构、空间相互共鸣,与画家的心灵共鸣,继而与观者的心灵共鸣”。这决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体现心灵 |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
18.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是情感的精灵,一说起诗歌,同学们都会吟上几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诗歌对应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唐诗、元曲 |
B.唐诗、宋词、楚辞 |
C.楚辞、唐诗、宋词 |
D.宋词、唐诗、楚辞 |
19.
有书法评论者对各种书法字体的特色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见下图)的评述是


A.“状如龙蛇,勾连不断” |
B.“笔画网弧,富有奇趣” |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
21.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屈原的《离骚》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B.唐朝开放的社会环境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
C.李清照是元曲的著名代表人物 |
D.《窦娥冤》是明清小说的著名代表作 |
22.
“书契之作,亦非始于仓颉,仓颉盖始整齐划一之耳。……仓颉之时,各部落皆有契刻之法。黄帝部落欲统一四方之部落,则以其所定之符号,与各部落相要约,而书契之式,遂由复杂而划一。”材料认为中国的文字
A.初起源于仓颉遣字 |
B.成熟于黄帝时期 |
C.有利于促进部族的统一 |
D.是大一统国家的产物 |
23.
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致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 |
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
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
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 |
24.
某明星参加一档电视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问她“中国古代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请举一例加以说明。”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正确提示应该是
A.人物画,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
B.文人画,阎立本的《步辇图》 |
C.花鸟画,展子虔的《游春图》 |
D.文人画,徐渭的《牡丹蕉石图》 |
25.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