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2题)
1.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17世纪的中国,正值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材料三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是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叶后出现“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3)根据材料三,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材料一16、17世纪的中国,正值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材料三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是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叶后出现“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3)根据材料三,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材料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 | 宋元 | 明清 | “文革”时期 | 改革开放以后 |
形象特点 | 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 | 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 | 不畏强权,敢于抗争。 | 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 |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3.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识图

材料二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中国、英国)形成的因素各有哪些?它们(科学技术)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科技中心的迁移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识图

材料二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中国、英国)形成的因素各有哪些?它们(科学技术)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科技中心的迁移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3.单选题- (共16题)
4.
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 |
B.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
C.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
D.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 |
5.
瑞士牧师慈温利(UlriChZwingli)(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温利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慈温利是民族英雄 |
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
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
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
6.
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
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
7.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
B.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
C.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
D.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
9.
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
A.君主立宪的主张 |
B.自由平等的学说 |
C.社会契约的理念 |
D.议会至上的特点 |
10.
17~18世纪开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法语自身的魅力 |
B.工业革命的影响 |
C.文艺复兴的影响 |
D.启蒙运动的影响 |
11.
普罗泰格拉等人在政治法律问题上持“约定论”的观点,反对“自然论”。他们认为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为的,是人们彼此约定的,并没有什么自然的根据。“约定论”体现了
A.对人的重视 |
B.对贵族的重视 |
C.对自然的敬畏 |
D.对法律的敬畏 |
12.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是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下列言论与该墓志铭最为接近的是
A.“信徒皆为祭司” |
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慧” |
C.“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D.“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 |
13.
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该刻石为李斯所书,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该字体是
A.篆体 |
B.楷书 |
C.行书 |
D.草书 |
14.
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这说明
A.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 |
B.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
C.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 |
D.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
15.
某同学对中国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由于专制统治的强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文化呈现出反传统和世俗化的趋势。下列文化现象不属于这一趋势是
A.小说的兴盛 |
B.文人画的兴起 |
C.京剧的发展 |
D.“工商皆本”思想产生 |
16.
据美国沃克斯网站2015年2月3日的文章称,纵观历史,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天才往往都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等非常奇异的亊情。这主要说明
A._经典力学受到封建神学的冲击 |
B.近代科学发展水平还不够深入 |
C.伽利略和牛顿开创了经典力学 |
D.牛顿继承了伽利略的研究风格 |
17.
据《科学简史》记载,“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初版1250本书在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空。”“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被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
D.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莉叶》出版,人文主义得到发展 |
18.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
B.明清时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
C.明清官员考核标准以德行为主 |
D.明清时期的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
19.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2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