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560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4

1.简答题(共1题)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就是感觉,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象什么东西。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三 路德为四个旧的基本神学命题给出了新的答案。首先,人如何能得救?第二,宗教权威在哪里?基督教教条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规定权威既依赖于《圣经》,又依赖于教会的传统教条……第三,什么是教会?第四,什么是基督徒生活的最高形式?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西方社会史》第二卷

材料四 这些哲人……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

——(美)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有何进步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中的核心思想及其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是如何回答前两个基本神学命题的?这场新教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的影响。

3.单选题(共12题)

3.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4.
《清史稿·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
A.法家思想B.程朱理学C.道家思想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
5.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   )
A.泰勒斯B.普罗泰格拉C.苏格拉底D.柏拉图
6.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卢梭为了实现这一主张,提出的两个理论是
①开明君主论
②人民主权论
③三权分立说
④社会契约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
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最核心的观点是
A.信仰得救
B.《圣经》代表的是人的理性
C.宗教从属于国家
D.反对赎罪
8.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
9.
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
B.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C.把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推向了成熟
D.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10.
文学作品能够反映不同时代的风情。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A.《诗经》B.《离骚》C.《窦娥冤》D.《红楼梦》
11.
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该刻石为李斯所书,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该字体是
A.篆体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12.
在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一系列“改变时空”的重大发明。这些发明中,来势最猛、发展最迅速、对当代人类文明进程改变最大的是
A.飞机
B.电话
C.因特网
D.火车
13.
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李四光地质力学
14.
“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山去”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普朗克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4.选择题(共3题)

15.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A处( {#mathml#}3{#/mathml#} ﹣1)海里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方向,距A处2海里的C处的缉私船奉命以10 {#mathml#}3{#/mathml#} 海里/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的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并求出所需要的时间.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7页

材料二:1898年爱国人士谢缵秦创制的《时局图》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7页

材料二:1898年爱国人士谢缵秦创制的《时局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