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辽宁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556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11/1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明清时期,我国历史也进入到了一个承古萌新的转折时代。在社会思想方面,“民本思想是先秦以来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之一,它与尊君论相反又相成,共同构筑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理论基石……然而,至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时代氛围和批判思想的氤氲涵化,为传统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一次更新的机会……我们把明末清初涌现的政治理念称之为‘新民本’”。
——冯天瑜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黄宗羲是“新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其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官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公共机关)。……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而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三新民本思想形成于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并带来国破家亡的明清之交,它是中国旧知识分子探讨中国君主政治制度改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同时,中国大地已经萌生一些新的社会经济因素,与此适应,黄宗羲提出的与当时社会经济中出现的封建异动因素相适应的政治观点,是令人瞩目的时代精神的一种反映,客观上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与生活愿望。
——摘编自谢贵安《<明夷待访录>“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如何从君民关系的角度来阐述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特点。并比较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与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的不同。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新民本”思想出现的时代特征。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的统计表
年代
科技发明(总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时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当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智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三 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外出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形成: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科技在16世纪之前的世界地位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科技处于这样一种世界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指出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的状况如何?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论语•宪问》
子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八佾》
材料二
以其本心论之,管仲才陈于桓公而见于行事者,皆微权小智,虽假尊周为名,其意则富强其国而已。固君子才羞道也。
——明•宋濂《宋学士文集•静学斋记》
材料三
迫难两全之际,捐小以全大,乃与其初心小异而不伤于大同。故管仲事雠而夫子许之为仁,以其知小大公私之辨也。使怀子纠之怨,忿戾以去其故国,北走戎,南走楚,必与桓公为难,而雪其捐捐之忿,则抑匹夫匹妇之不若,禽兽而已矣。君子之称管仲曰“徙义”,徙而不伤君子之素,则合异于同,而无媿(愧)于天下。
——王夫之《读通鉴论•明帝》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孔子评价管仲的标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濂和王夫之对管仲不同态度的原因。

2.单选题(共2题)

4.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子》《庄子》,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
5.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