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7题)
1.
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
A.克己复礼 |
B.兼爱非攻 |
C.无为而治 |
D.以法治国 |
2.
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
3.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与其余的人并无分别。” 他想强调的是
A.农民或者是市民都有可能成为僧侣 | B.传教士可能随时被免职 |
C.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 | D.世俗权力一定高于教权 |
4.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由此可知()
A.社会契约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订立的 |
B.订立社会契约就能够实现人民主权 |
C.社会契约体现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
D.社会契约论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 |
5.
黑格尔曾经说:“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这还是不能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规定……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是作为有思维的人。”在此,黑格尔强调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要认识你自己 |
C.要肯定人的价值 |
D.人由感性到理性的变化 |
6.
有人认为:“人文主义这种富丽豪华的运动只能以富庶而闻名的意大利作为最适合的土壤,一旦跨越阿尔卑斯山,传播到贫穷的北方世界,它就由对优美的古典文化的考据和模仿运动演变成民族语言文学的复兴运动。”“民族语言文学的复兴运动”是指( )
A.文艺复兴 | B.资产阶级革命 |
C.启蒙运动 | D.宗教改革 |
7.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都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 B.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
C.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 D.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
8.
《中西方哲学之比较》中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指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们则有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这样的设想。……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
①16至17世纪的中西方启蒙思想主张日趋成熟与质变
②经济水平的差异是中西方思想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
③中西方思想主张的不同反映了社会形态上的差异
④黄宗羲们的主张局限于封建范畴,孟德斯鸠们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
①16至17世纪的中西方启蒙思想主张日趋成熟与质变
②经济水平的差异是中西方思想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
③中西方思想主张的不同反映了社会形态上的差异
④黄宗羲们的主张局限于封建范畴,孟德斯鸠们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9.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
C.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
10.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
C.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 D.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
11.
美国著名剧作家桑顿·怀尔德(1897—1975)创作《小城之光》时,采用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手法。这表明
A.京剧艺术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
B.京剧艺术影响国外剧作家的创作思维 |
C.京剧艺术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 |
D.京剧艺术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
12.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下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
13.
南朝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该
A.形神兼备 |
B.有意无法 |
C.效法道家 |
D.超越古人 |
14.
经典物理学所面临的危机,终于在20世纪初被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两场伟大的革命所解决。这两场革命使人类()
A.放弃了经典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理论 |
B.拥有了研究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理论体系 |
C.否定了此前物理学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
D.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交方式 |
15.
《互联网进化论》一书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
B.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
C.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
D.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
16.
爱因斯坦认为:“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A.捍卫哥白尼“日心说” | B.奠定实验科学基础 |
C.发明了天文望远镜 | D.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