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要主张“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这三种革命。
(2)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为什么以欧美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要主张“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这三种革命。
(2)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为什么以欧美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2.单选题- (共17题)
6.
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
B.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
D.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
7.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
B.话本和小说 |
C.汉赋和唐诗 |
D.元曲和南戏 |
8.
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A.小篆 |
B.行书 |
C.楷书 |
D.草书 |
10.
哥白尼写到:“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绝。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字宙,"根据上文和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两位天文学者共同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A.宇宙是本难以理解的大书 |
B.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 |
C.圣经成为攻击科学的利器 |
D.宇宙奥秘不能由教会独断 |
11.
有人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据此判断,该位科学家的理论著作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B.《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
C.《天演论》 |
D.《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
12.
马克思说:《物种起源》这本书实际上也为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 |
B.《物种起源》强调的“适者生存,劣者淘汰”进化论观点 |
C.《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物种的进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
D.《物种起源》证明了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长期发展进化的产物 |
13.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专制主之君,立宪公之民;专制家天下,立宪公天下”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①“专制主之君,立宪公之民;专制家天下,立宪公天下”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②④③ |
D.④①②③ |
14.
“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这说明康有为
A.成为中国近代宗教改革的领袖 |
B.使儒学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 |
C.利用儒家思想宣传变法,减小变法阻力 |
D.剩用西方思想把孔教打造成新的思想体系 |
15.
“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那么与这些现象有联系的人物有
①达尔文
②赫胥黎
③普朗克
④严复
①达尔文
②赫胥黎
③普朗克
④严复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6.
某报的出版使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之益”,为改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该报的评述正确的是
A.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
B.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
C.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 |
D.宣扬驱除鞑虏,创立民国 |
17.
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中有“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见,其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
B.提高广大民众的政治地位 |
C.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
D.限制外国资本在国内的发展 |
18.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方针和口号。下列方针和口号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的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D.“科教兴国” |
3.选择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