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市第五中学(田家炳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程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537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
(2)材料二体现的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3)据材料三,卢梭在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而人民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 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创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普罗泰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此后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继续这一命题的研究,他们的思想直接成为西方自由主义者关于民主基础上的法律和“法律下的自由”的思想渊源,以及建立法律统治的正当理由。从此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构成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底蕴。
——摘编自互联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先哲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发展的轨迹,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2.单选题(共18题)

3.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A.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
B.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
C.经济发展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D.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严重打击
4.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5.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6.
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理学的“论”
A.以完成儒学哲理化为基本出发点
B.以丰富儒家思想内涵为核心目的
C.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以压抑人欲为最终归宿
7.
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所以路德说,“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表明路德
A.维护上帝权威
B.主张因信称义
C.认可宗教信仰自由
D.认为王权高于教权
8.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止,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B.提倡为政以德C.强调严刑峻法D.主张礼法并施
9.
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B.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C.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D.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
10.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它没有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B.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C.它没有把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D.它仅仅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11.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而不是从神学中引伸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B.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C.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12.
黑格尔在谈到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区别时指出,苏格拉底同样提出过“人是尺度”的命题,但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在他那里,“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沉迷于人的主观感受
B.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
C.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
D.怀疑普遍真理的存在
13.
“他们并不把事情本身认作有效准,而是把事情归结到感觉上面,以感觉为最后因由。”“他们”指
A.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者
C.宗教改革者
D.启蒙运动者
14.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主张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不同于智者学派的是
①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
②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③苏格拉底主张德性就是知识,所谓“知德合一”
④认识到了灵魂的理性部分,才算真正认识了自己,因为人性的本质在于理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
斯塔夫里网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学者和艺术家强烈反对中世纪的整个生活方式,努力创造尽可能古典时代的生活方式相似的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学者和艺术家”
A.意图恢复古代文化
B.迎合新兴阶级需求
C.力求推翻教会统治
D.构建美好理性王国
16.
薄伽丘的小说《十日谈》曾因描写了众多的情欲故事,一度遭到天主教会和西欧部分国家的查禁,但这却并不能改变该书在当时西欧社会风靡一时的状况。这说明
A.禁欲观念是各国的共识
B.宗教观念影响世俗价值
C.西欧天主教会完全衰败
D.人文主义顺应时代潮流
17.
《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所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A.因时因地制宜
B.多种经营
C.人定胜天、天遂人愿
D.重农抑商
18.
湖南湘西传出令中国考古界兴奋的消息:大批秦朝官方文书档案重见天日,至今已出土数量达36000件。这批文书属于地方县政府档案,从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之年直至他去世,一年不缺。请推测这批书写在竹木简上的秦代文书档案的主要文字字体是
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楷书
19.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明初的南京
C.北宋的开封
D.唐末的长安
20.
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430多人。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宋词的繁荣
A.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
B.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
C.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
D.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3.选择题(共3题)

21.

如图所示,在电磁铁正上方用弹簧挂着一条形磁铁,开关闭合后,当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22.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是指(    )

23.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是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