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生而是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并指出其实质。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4)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一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以朱熹理学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于16世纪传入欧洲之后,作为助力推动了欧洲进入了“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
材料三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四 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1917年1月1日)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相通的地方”,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指的是什么事件?伏尔泰、罗伯斯庇尔推崇儒家的意图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4)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
2.单选题- (共30题)
A.专制主义强化 | B.商品经济发展 | C.拜金主义盛行 | D.轻商思想淡化 |
A.以坚持中心城市暴动的必要性 |
B.大力组织工人运动的必要性 |
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
A.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
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
C.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
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 B.统治者不再强调封建道德 |
C.道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 | D.儒释道三教思想合而为一 |
A.因循反复的特点 | B.走向衰败的轨迹 | C.家天下的本质 | D.集权体制的根源 |
A.反对民主与法治 | B.追求智慧和真理 |
C.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 D.追求财富和荣誉 |
A.瓦特蒸汽机的效率较低 | B.理论发展落后于现实的需要 |
C.工人阶级自发抵制机器 | D.科学研究缺少普通民众支持 |
A.阐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演变规律 | B.标志着科学从此摆脱神学的控制 |
C.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 | D.揭示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
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 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 | 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A.主张教育目标是成圣成贤 | B.倡导教育目标是博闻强记 |
C.阐明教育目标是求取功名 | D.强调教育目标是完善人的品德 |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 B.体现了马丁·路德的改革主张 |
C.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 | D.摧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
A.扩大各自流派思想的学术影响 | B.争夺国家主流思想的地位 |
C.探寻重建社会秩序的途径与方案 | 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

A.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 B.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愤懑与失望 |
C.工业化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 D.科技发展给人心带来的浮躁与迷惘 |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
B.自强求富 |
C.变法图强 |
D.民主与科学 |
A.伽利略非常注重于实验测量 | B.伽利略重视严密的逻辑推理 |
C.伽利略兼顾实验事实与逻辑 | D.伽利略实现了众多科学突破 |
A.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
B.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
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
D.颠覆了人们的学习方式 |
A.开启理性的先河 | B.抗议君主的权威 | C.颂扬生命的激情 | D.批判世俗的享乐 |
A.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
B.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 |
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
D.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
A.已经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 |
B.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
C.决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
D.对中国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
A.得到了持续稳定的有力贯彻 |
B.促成了科学文化的拨乱反正 |
C.指明了文化发展的正确途径 |
D.放弃了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 |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 |
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 |
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 |
A.意在以复古为手段谋求政治变革 |
B.仍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 |
C.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 |
D.借“西学中源”说宣扬民主共和 |
A.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与传播 |
B.最早记载于《梦溪笔谈》 |
C.在唐末宋初的中国已有应用 |
D.经海路外传至阿拉伯 |
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
B.普遍吸取西方科技成就 |
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
A.《权利法案》 | B.《论法的精神》 |
C.《社会契约论》 | D.《天演论》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