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534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9/1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
材料三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2)材料二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三中对“人”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
材料四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3)概括材料四中卢梭的主张。这些主张对欧洲政治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2.单选题(共32题)

2.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C.拜金主义盛行D.轻商思想淡化
3.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4.
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技
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普遍吸取西方科技成就
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5.
“明末清初(17世纪前后),传统的民本思想演化更革,走到近代民主的边缘,这便是‘新民本’思想。它既不同于传统民本,也不同于近代民主,而是二者间的中间形态。”下列关于“新民本”思想阐述正确的是
A.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来约束君主的不良行为
B.“民”具有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工商业者、市民、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士人
C.以“贤人政治”修正君主制度,非以民选的议会政治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D.其思想与西方君主立宪有相似性,受西方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较深
6.
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7.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A.拥有教育权
B.获得劳动权
C.争取人身自由权
D.享有政治参与权
8.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 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
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
B.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C.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
9.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A.法律有阶级性B.法律地位至上
C.法律并非万能D.司法必须公正
10.
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文艺作品大都描绘了修士和修女们在野宴中纵情声色的情景。这些作品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黑暗
B.宣扬了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成为革新文艺创作的主流
11.
“随着战争的结束和雅典唯一可以运用自己的威信来调节贵族和民众之间的伯里克利的去世,国内的矛盾逐渐开始变得无法控制,苏格拉底和普罗塔哥拉的冲突,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爆发的”这样的社会境况指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达到空前繁荣B.人民的道德价值观重新建立
C.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D.片面追求功利导致道德沦丧
12.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B.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D.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13.
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新的精神……世界”是指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14.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使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15.
“苏格拉底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且宣布作为思想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下列各项中,对黑格尔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要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
B.要关注人的尘世生活
C.强调知德合一
D.强调人类的理性
16.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17世纪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却远未能达到这一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产生的时间较早
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C.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D.当时中国思想家们没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设想
17.
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而且它在本质上就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该思想家主张
A.建立完善的代议制
B.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
C.为防止独裁应分权制衡
D.个人意志即主权
18.
官吏腐败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防止官员腐败,大批网民提出对重要官员加强监督与制约,观察下面两幅漫画,要从理论上查找这种制约主张,你最好查阅
A.《社会契约论》
B.《论法的精神》
C.《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D.《九十五条论纲》
19.
柏拉图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与此相似的命题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D.世界的本源是人的理念
20.
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古希腊公民:
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
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21.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反对财产私有制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22.
“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下列表述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肯定人的价值,崇尚理性与科学
B.对天主教会进行猛烈地抨击,主张无神论
C.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一整套政治构想
D.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张发展个性
23.
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挑战教会的权威
B.否定对上帝的信仰
C.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D.宣扬世俗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的权力
24.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
25.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
26.
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27.
磁针是铁打磨成的,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样,磁针既要眷顾母亲,又要留恋子女,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介绍了我国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
B.借用了阴阳学说的某些思想
C.科学地解释了磁针指南的原理
D.该理论促进了指南针的发明
28.
李泽厚先生认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A.《西游记》
B.《红楼梦》
C.《三国演义》
D.《封神演义》
29.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说:“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禹制土田,万国作义;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说明古代科学家研究科技的动机是:
A.服务国计民生
B.名留史册、实现自我价值
C.解释经学著作
D.体现“仁”“孝”之德
30.
苏轼有一次问一个善歌的人:“我词比柳(永)词何如?”那人答道:“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苏轼暗暗点头,主要是因为
A.被人恭维B.准确理解了两人的词风
C.扬苏贬柳D.广为流传
31.
清朝文人赵翼在《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里的“风骚”是指:
A.唐明皇与杨贵妃的风流
B.屈原与李白的诗歌
C.《诗经》和“楚辞”
D.柳永与李清照的诗词
32.
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B.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D.有利于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33.
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他
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D.珍视个人的思想,敢于表现个性

3.选择题(共3题)

3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先补充完题目,再作文。

要求:(1)字数在600字以上;(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力求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35.数码录音笔是数字录音器的一种,造型如笔型,携带方便.在录音时,声音使话筒中产生随声音而变化的音频电流,音频电流经放大电路放大后,转变为模拟信号,再通过对模拟信号的采样、编码将模拟信号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一定的压缩后进行存储,如选项图中能反映声音录入原理的是(   )
36.观察下列物质变化的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