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北承德市存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534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8分)
材料一高祖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资治通鉴》
材料三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姻,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
——《资治通鉴》
材料四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改革措施?其中年龄的规定说明了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的诏令规定了什么改革?诏令中提出进行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意图何在?(6分)
(3)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采取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4分)
(4)材料一、二、三反映出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是什么?材料四的这一状况说明了什么?(4分)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缪(miao)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6分)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 (5分)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4分)
(4)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7分)

2.单选题(共21题)

3.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4.
19世纪,西方人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伽利略
5.
下列学术观点与科学家相匹配的是(    )
①“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
②“物质的力借以表现出的各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
③“物质的辐射能以取小的、不可再分的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④“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
A.①达尔文②法拉第③爱因斯坦④牛顿
B.①达尔文②法拉第③普朗克④牛顿
C.①拉马克②牛顿③爱因斯坦④伽利略
D.①拉马克②牛顿③普朗克④伽利略
6.
有人说,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19世纪,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牛顿力学把天上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中
B.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
C.牛顿和达尔文的成就分别在不同领域给神学以致命打击
D.科学以其威力迅速战胜神学是必然的
7.
1945年,当爱因斯坦得知美国的原子弹给广岛、长崎人民带来的灾难后,痛心疾首,悔恨自己当初的一大理论研究。这一理论是()
A.落体定律B.量子假说的提出
C.经典力学的创立D.相对论中质能转换的原理
8.
恩格斯评价说:“他用这本书(虽然是怯懦的而且可以说是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这里的“他”是指(    )
A.哥白尼B.伽利略C.开普勒D.牛顿
9.
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学术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有(    )
①学科越来越多②学科分工越来越不明显③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深入④科学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
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问世以来广泛普及,互联网的优势是(    )
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②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之打电话要昂贵多了
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 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11.
19世纪末在物理学领域出现的的所谓“物理学危机”说明(    ) 
①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在不断深入 ②经典力学并不是什么“经典”,并不科学
③ 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是不正确的    ④物理学将面临一场重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
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3.
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
(  )
A.启蒙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14.
对贝多芬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他将声乐和器乐相结合,开创了交响乐的新形式   
②他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③他的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
④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和争取民主的革命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5.
印象派美术的诞生意味着感觉和观念方式的变化,这种观念影响了音乐创作,那么19世纪末,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  )
A.勋伯格B.罗丹C.凡·高D.德彪西
16.
通过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表现微妙的变化,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下列符合上述风格的画作是(  )
A.《命运交响曲》B.《干草堆》
C.《毕加索自画像》D.《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17.
20世纪中期以后,序列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古典主义音乐都在乐坛上找到了自己的听众,这说明当今世界音乐发展呈现出的显著特征是(  )
A.古典主义音乐占据主流地位B.浪漫主义音乐兴起
C.流行音乐独占乐坛D.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8.
下列音乐流派都曾在世界乐坛盛行一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典主义    ②印象派 ③现代派    ④浪漫主义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
19.
梭伦上台后宣布的第一项法令就是“解负令”,“解负令”颁布的重大意义不包括
A.废除了雅典城邦的债务奴隶制
B.使不少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
C.雅典城邦的居民都成为享有公民权的公民
D.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20.
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应是(  )
A.首次打破了君主专制统治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
21.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反映了(   )
A.少数民族的汉化B.少数民族的农耕化
C.少数民族的封建化D.汉族的胡化
22.
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  )
A.“为田开阡陌封疆”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    D.推行县制
2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解决吏治腐败、财政困难
B.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C.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D.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3.选择题(共15题)

24.原来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当线速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发生离心现象,这是由于(   )
25.原来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当线速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发生离心现象,这是由于(   )
26.原来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当线速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发生离心现象,这是由于(   )
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9.下列关于离心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30.下列关于离心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31.洗衣机的甩干筒在旋转时有衣服附在筒壁上,则此时(   )

32.洗衣机的甩干筒在匀速旋转时有衣服附在筒壁上,则此时(   )
33.“相对集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充分说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34.“相对集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充分说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3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36.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转弯时,转弯时如果速度过大,会出现(   )现象.
37.下列哪些措施不是为了防止离心现象造成的危害(   )
38.关于离心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