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527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端,《诗经》是先秦诗歌的代表。它反映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硕鼠》、《伐檀》等诗讽刺了腐败的统治者,表现了反抗的心声;《采薇》、《君子于役》等诗反映了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忧伤;《七月》等诗反映了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表现了天人和谐的意识。
——摘自梁珂《论文化的时代性》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诗经》的特点。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四  (王三巧被休后要自缢,她母亲这样开导她):“你好短见,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有开足,怎做这下梢的事?莫说你丈夫还有回心转意的日子,你真休了,恁般容貌怕没人要你?少不得别选良缘,图个下世受用。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
——明末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三言两拍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
艺术形象
财主及子女
大、小商人及子女
官宦之子女
农家、船家及子女
侠士
皇帝、皇后、太子
妃嫔
出现人数
21
142
52
42
6
25
8
 
——据赵兴华《三言两拍的市民文学特色》
(3)据材料四,从形式和内容方面概括指出明末白话文学的特点,并据所学知识简析产生这些特点的时代背景。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信息。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名画《事茗图》(作者:唐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残缺名画作品提出一条修复建议,并说明修复理由。(要求:所提建议及理由不能背离原画特征,符合史实)

2.单选题(共13题)

3.
“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  )
A.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B.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4.
苏轼作《枯木竹石图》(见下图),以枯木、怪石、从竹等为题材,并自题诗:“枯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搓岈生竹石,森然御作不可回,写向看家雪色壁。”该图(  ) 
A.反映生活的真实和情趣
B.体现豪放飘逸的境界
C.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D.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5.
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兴起的时候,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由此可见造成中国科技落后的因素是
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D.政府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
6.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
D.表明了京剧艺术成熟
7.
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8.
祖冲之的数学著作,在唐宋时失传。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康熙以后便无人过问,直到近代才从日本翻印回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
C.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
9.
就中国古代的物理学而言,力学知识是与农耕技术、都邑建筑、铁制工具、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等紧密相连的,光学知识则与古镜研制、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天然晶体的考察等息息相关。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A.寻求物理规律B.重视实用性
C.是经验的总结D.领先于世界
10.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曾经在不同时代各领风骚。这种演变趋势,最能说明(  )
A.民族融合逐渐加深B.中外文化交流加强
C.选官制度明显变化D.城市经济日趋繁荣
11.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指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下列史实中,与上述材料表述不符的是(  )
A.词成为当时文学主流形式和标志B.民间兴起抒情叙事兼长的散曲
C.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D.书法开始兼具审美与实用的功能
12.
学者刘再复认为:从儒的视角看,贾宝玉是拒绝表层儒(君臣秩序)而服膺深层儒(亲情)的“赤子”;从道的视角说,他是不为物役也不役物,逍遥自在的“真人”;从释的视角说,他是一颗天人无分、物我无分、尊卑无分、清新无染的大慈悲之“佛心”。该学者的主旨是(  )
A.认为贾宝玉是儒家伦理的反叛者B.认为贾宝玉是道家主张的认同者
C.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贾宝玉是谁D.认为贾宝玉是大慈大悲的佛教徒
13.
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革新
B.造纸术的改进
C.重文轻武政策
D.科举制的盛行
14.
“从文以载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明清传奇文人作家,表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张扬言情,一是调和情理。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向言情,但终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这表明明清文学(  )
A.具有离经叛道的时代特色B.以张扬个性为其主要目标
C.仍然受到理学的较大影响D.以传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
15.
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艺术手法的传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的“美人”是屈原借以表明心志的比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屈原通过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
A.追求小康社会的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渴望国家富强的情愫D.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