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10周历史文科晚练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515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4/8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文化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指出明清小说产生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

2.单选题(共19题)

2.
“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五湖四海”。这说明的是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3.
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4.
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为
A.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B.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C.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D.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
5.
希腊人认为神是和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仅是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这一看法直接源于希腊人()
A.长期的海外贸易B.繁荣的商品经济
C.丰富的人文精神D.成熟的民主制度
6.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
C.泰勒斯
D.亚里士多德
7.
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异,所以,世上没有绝对真理。下列出自该哲学家的名言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尊重人不应该胜过尊重真理”
C.“认识你自己”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8.
苏格拉底说“善只有一种,那就是知识,同样,恶只有一种,那就是无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 B.德行的根源在于知识
C.知识是判断善恶的法则 D.唯有知识是最可贵的
9.
苏格拉底在和人交谈时,总会提出一连串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
A.平等相待
B.启发引导
C.辩证思考
D.逻辑推理
10.
古代希腊文明萌芽了早期人文主义精神。下列言论体现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是(  )
①知识即美德  ②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人非工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
美国学者伯恩斯指出:“希腊人赞美说,人是宇宙中最了不起的创造物,他们不肯屈从祭司或暴君的指令,甚至拒绝在他们的神祇面前低声下气。”对此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A.批判奴隶制的民主政治B.特别强调人的价值、作用
C.否定神或上帝的存在D.认为人应该具有各种美德
12.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賦、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13.
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
A.原始岩画
B.中国文人画
C.汉代帛画
D.民间绘画
14.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15.
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16.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南戏
17.
“砲”本是用石头做的进攻武器,所以义符从“石”。火药发明以后,形体改为从“火”的“炮”。这说明汉字演变
A.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B.完善和简化构型体系
C.适时调整,顺应新变化
D.汉字的象形功能增强
18.
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鲜明的浪漫主义传统
D.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19.
“笔墨当随时代”,宋代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一幅“笔墨当随时代”的传世名作,该作品
A.描绘汴京繁华,歌颂太平盛世
B.追求笔墨情趣,体现文人个性
C.刻画市井风俗特征,体现时代风貌
D.刻画社会百态,鞭挞封建当局
20.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B.墨子
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

3.选择题(共1题)

2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的比喻:“蒋介石的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