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99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云仙杂记》卷5
材料二 后唐长兴三年……召能书端楷写出,旋付匠人雕刻,每日五纸。
——《五代会要》卷8
材料三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梦溪笔谈》卷18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使用的是什么印刷术?试结合材料一说明这种印刷术最晚产生于何时。
(2)材料三中出现了什么印刷术?对比材料二说明其有何优点。
(3)请简要列出材料三中的印刷过程。(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材料二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简表。
名称
旧三民主义内容
新三民主义内容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孙中山将材料一中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3)先进理论引领社会前进。指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分别引领了哪一革命运动。
(4)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优秀品格?

2.单选题(共24题)

3.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4.
下列关于下图所示著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华事夷言》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资料
B.第一部由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科技著作
C.魏源阐明"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的作品
D.探寻和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5.
有学者认为:“在康德那个时代,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从自然王国中发现真理,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千年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对此最恰当最全面的理解是
A.欧洲启蒙运动源于对宗教神权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旨在“背叛”封建纲常礼教
C.启蒙思想家因“觉醒”与“背叛”的矛盾而求索
D.思想启蒙的历史蕴涵着“觉醒”与“背叛”的变奏
6.
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7.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8.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A.指南针
B.印刷术
C.造纸术
D.火药
9.
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的原因是(   )
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B.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特殊智慧
C.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D.在封建迷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0.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三项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D.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1.
四位同学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题目,你觉得比较合适的是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推动了西欧的文明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12.
下表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表。据此推知,我国古代(   )
学科
地理
医学
数学
物理
天文
比重
17.80%
23.80%
16.70%
3.40%
22.90%
学科
生物
农学
化学
工程
技术
比重
8.90%
8.50%
3.80%
11.90%
15.70%
 
A.科学成就数量巨大
B.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13.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书法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14.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有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你认为该判断(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15.
(题文)***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
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
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
D.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
16.
(题文)有人评价宋朝的一位词人,“以诗入词”,他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志,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豪气,超然乎尘埃之外。”这位词人指的是(   )
A.柳永B.苏轼C.李清照D.辛弃疾
17.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18.
史家在评论近代历史事件时指出“以所谓礼教侍奉权力,是孔子的发明,向来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有之才得以区别于周边野蛮人,如今却因为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而被当成糟粕来排斥。这真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是前所未有之事。”以上评价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
19.
在近代有人曾说:“社会主义理想境界甚高,学派亦甚复杂。唯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却又说:“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0.
“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材料中的“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指的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21.
在井冈山时期,***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
A.明确提出了农民是革命成功的保障
B.***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马克思主义逐渐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22.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
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B.民主共和,三民立宪
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23.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权主义B.民粹主义C.民族主义D.民生主义
24.
(题文)“文革”结束后,我国逐渐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分别是(   )
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中全会和十四大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邓小平南巡讲话
D.中国共产党十四和十五大
2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句话(   )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C.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6.
根据***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3.选择题(共3题)

27.

已知空间两点A(1,2,z),B(2,﹣1,1)之间的距离为11,则z=(  )

28.

判断下面关联词语是否适当

不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才有可能成功。(    )

29.

判断下面关联词语是否适当

不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才有可能成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