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98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如图所示)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广泛传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了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国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三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4)四大发明在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3.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   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2.单选题(共17题)

4.
某影片讲述了16世纪他与天主教的关系,他发出的宗教改革呼声从德国开始。影片中的他是
A.萨士比亚
B.马丁.路德
C.薄伽丘
D.康德
5.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持此言论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B.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C.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D.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7.
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是这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代表从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
C.都重视道德的作用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8.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括动家和冒险家。材料表明“新教育”( )
A.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的B.消除宗教对人的影响
C.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D.反映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
9.
孟德斯鸠说:“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一致的是
A.“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
10.
智者学派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针对此问题,苏格拉底主张
A.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B.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C.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D.主观感受无助于人对世界的认识
11.
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社会对思想自由的新要求,它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提倡人性解放
B.冲击宗教神权束缚
C.主张信仰自由
D.获得人本身的解放
12.
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草书
13.
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不断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
(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A.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复兴
B.改变了欧洲人阅读方式
C.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D.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15.
从北宋到明清时期,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正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范畴的有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明清小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6.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7.
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这本书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农书》
D.《汜胜之书》
18.
某学习小组在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将印刷术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印刷史上的革命——□□□□□。”□中的文字是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转轮排字盘
D.铜活字印刷术
19.
有人这样评述某位大家的书法(见下图):“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檐隙。”这位书法家最有可能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怀素
D.赵孟頫
20.
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A.“为政以德”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D.“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3.选择题(共2题)

21.

我们泉州地区的华侨很多,平常人们常说的“下南洋”“过番”“过吕宋”所指的是到什么地方去(    )

22.

我们泉州地区的华侨很多,平常人们常说的“下南洋”“过番”“过吕宋”所指的是到什么地方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