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97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一一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一一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西方在思想领域出现的现象,并分析两种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和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与当时欧洲思想发展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熹是中古儒家学说集大成的人物,其学说要旨在于“理”是一切事物的本体。“理”即在具体事物之中,先有了“理”,始能结聚为气,形成具体的万事万物。事物之性,各有分别,但是所禀赋的“理”,都不外于统摄的大道。朱子学说中的理,遵循儒家积极的立场,乃是实在的,所谓的道理迥异于佛教性空的思辨角度——这是儒、佛之间的根本的差别。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朱熹的学术成就,并概括指出其“理气论”哲学主张?
(2)、指出材料二作者在宋代词坛的地位。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简要分析该词充盈着慷慨悲壮的家国情怀的原因?

2.单选题(共5题)

3.
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C.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
4.
18世纪,中国的儒家文化在法国广泛传播,对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人权宣言》中,第四条规定:“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这一规定与下列哪一儒家思想比较接近
A.民贵君轻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克己复礼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5.
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据此推断,下面孔子的哪个主张有可能贴不上“正能量”的标签()
A.提倡“为政以德”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D.有教无类
6.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子》《庄子》,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
7.
黄宗羲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1663年成书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的共同点是
A.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
B.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
C.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D.主张法治,反对礼教

3.选择题(共2题)

8.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物质的组成密切相关.
9.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物质的组成密切相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