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作为政府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在一次向参议院宣布政见的演说中,即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不应限制女子所享权利。受传统“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的禁锢,男女同校在高等小学即无法实行,在大学更是不允许。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努力打破男女不同校惯例,在他的推动下,1920年春北大即准予9名女生入校旁听,自秋季起则开始正式招收女生。蔡元培还大力主张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1922年10月间,他就曾抗议北洋政府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剥夺女子参政权,但未有结果。
——摘编自赖朝霞《蔡元培与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文史知识》2004年第8期)
材料二 美国社会中早就形成阻止妇女参政的顽固传统,政党大佬们长期以来反对赋予妇女选举权。1897年,科罗拉多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州,到1914年,西部12个州也先后实行了类似改革。意识到改革的不可避免,国家层面的政党领袖开始改变立场,共和党在1916年的总统选举中支持赋予妇女选举权。随着一战期间从事工商业的妇女人数猛增,妇女地位和作用无法否认,改革变得不可抗拒且势在必行。1919年,国会批准了妇女选举权修正案,1920年8月,第19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摘编自陈其《美国历史中的妇女》(《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第3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女权思想并加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中国的女权运动与20世纪初期美国的女权运动在争取妇女参政权方面的不同结果,并说明其原因。
材料一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作为政府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在一次向参议院宣布政见的演说中,即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不应限制女子所享权利。受传统“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的禁锢,男女同校在高等小学即无法实行,在大学更是不允许。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努力打破男女不同校惯例,在他的推动下,1920年春北大即准予9名女生入校旁听,自秋季起则开始正式招收女生。蔡元培还大力主张妇女应享有平等的参政权,1922年10月间,他就曾抗议北洋政府颁布的《治安警察条例》剥夺女子参政权,但未有结果。
——摘编自赖朝霞《蔡元培与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文史知识》2004年第8期)
材料二 美国社会中早就形成阻止妇女参政的顽固传统,政党大佬们长期以来反对赋予妇女选举权。1897年,科罗拉多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州,到1914年,西部12个州也先后实行了类似改革。意识到改革的不可避免,国家层面的政党领袖开始改变立场,共和党在1916年的总统选举中支持赋予妇女选举权。随着一战期间从事工商业的妇女人数猛增,妇女地位和作用无法否认,改革变得不可抗拒且势在必行。1919年,国会批准了妇女选举权修正案,1920年8月,第19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摘编自陈其《美国历史中的妇女》(《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第3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女权思想并加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中国的女权运动与20世纪初期美国的女权运动在争取妇女参政权方面的不同结果,并说明其原因。
2.单选题- (共14题)
2.
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2000余万灾民逃荒。郑观应在上海募捐的同时提出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主张,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据材料可知
A.当时中国社会备荒机制不健全 |
B.郑观应最早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C.清政府救灾与防灾措施较完备 |
D.清政府借鉴西方慈善文化并已施行 |
3.
1905年,陈独秀指出:“现今国势危急,内地风气不开,……惟戏曲改良,则可感动全社会,虽聋得见,虽盲可闻,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据此判断,他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
A.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
B.实现社会教化,适应革命思潮 |
C.启蒙民众,以求救亡图存 |
D.号召思想革命,指导新文化运动 |
4.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吾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
A.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 |
B.力图挽救民族危亡 |
C.有遵循进化论全盘西化的倾向 |
D.主张改造传统文化 |
5.
翰林院编修丁立钧(1854—1902)说,“窃见近年条陈时政者,多欲弃中国数千年成法改从外国”,以致“近年以来,正学不明,人心思动……以圣贤书为无所用,以礼教事为不必拘,以先王之政法为万不可行。”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文化已不适合国情 |
B.清廷权力外移趋势明显 |
C.传统观念受到严峻挑战 |
D.学习西方已成社会共识 |
6.
1897年,山西举人刘大鹏得知省城都会的士子读的多是“时务书”,遂指定了一批书目:“御纂七经共十六套,御批通鉴辑览两大套,皇朝经世文编四套,皇朝经世文续编二套,康熙字典一部”,托人从京城买回,用心钻研时务。这一现象说明
A.维新变法思想影响遍达全国 |
B.社会精英积极投身救亡运动 |
C.思想变革中区域发展不平衡 |
D.科举制度废除推动社会进步 |
7.
近代中国某思想家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请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是
A.民族危机出现后的反思 |
B.器物变革失败后的反思 |
C.制度变革失败后的反思 |
D.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反思 |
8.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内容上侧重于“西文”“西艺”。这说明洋务教育的特点是
A.重视西方科技 |
B.强调制度革新 |
C.提倡思想解放 |
D.宣扬全盘西化 |
10.
如图是一幅名为《日本,巨人杀手》的漫画。漫画中,中国巨人狼狈不堪地摔倒在地,小矮人手持军刀,双脚踏在巨人身上。针对漫画中这一现象所引发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


A.地主阶级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 |
B.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绘制理想蓝图 |
C.资产阶级初步尝试变革社会制度 |
D.无产阶级承担民主革命领导任务 |
11.
康有为指出:“凡人皆天生,不论男女,人人皆有天与之体,即有自立之权,上隶于天,人尽平等,无形体之异也”;“人类之生,皆本于天,同为兄弟,实为平等”;“侵权者谓之侵天权,让权者谓之失天职”。这说明康有为主张
A.天赋人权 |
B.人民主权 |
C.君权天授 |
D.自由平等 |
12.
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
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
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
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
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
13.
中共七大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八大党章中却删去了“***思想”的提法,只提“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中国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
B.***权威下降 |
C.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已经转移 |
D.吸取苏联教训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