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86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书(即按照要求作好书法字),有明算。凡择人之法有四:……三曰书,楷法遒美……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
——《新唐书·选举志》
材料二 这一时期(明朝)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举出三位唐代“楷法遒美”的著名书法家并分析唐朝以“明书”和“楷法遒美”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和选才标准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明朝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社会经济因素。

2.单选题(共16题)

2.
顾炎武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且进一步强调“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这反映出顾炎武
A.改变了当时空洞的文风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继承了程朱理学义利观
D.倡导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
3.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4.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5.
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番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6.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
D.表明了京剧艺术成熟
7.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说:“《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似乎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不讨论抽象的数学理论无害为‘算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这一言论表明中国古代数学
A.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B.涉及领域狭窄
C.注重实用性
D.服务于农业
8.
南朝著名画师张僧繇在安乐寺为梁武帝画龙,梁武帝发现其所画四条龙都没有眼睛,遂问其原因。张僧繇回答说∶“点睛即飞去。”大家不信,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笛鸣,点睛之龙真的飞走了。该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古代绘画
A.渴望俗世认可
B.意在借物抒情
C.追求娱乐教化
D.注重写意传神
9.
“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活字印刷术
B.雕版印刷术
C.造纸术
D.指南针测向技术
10.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11.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的“荒唐言”反映出
A.《红楼梦》极大地冲击了统治秩序
B.封建社会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C.《红楼梦》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
D.封建伦理道德在当时已无积极影响
12.
从2011年末开始,中国相关机构先后发布了2012、2013、2014、2015、2016指导性年度汉字“真”“能”“养”“越”“敛”。近年来,日本、韩国等国家也都纷纷发布了年度汉字,以一字概括一年。这主要表明
A.汉字的价值得以公认
B.汉字逐渐走向成熟
C.汉字的实用性最明显
D.汉字的蕴意较丰富
13.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展示了中国诗词的无穷魅力。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互辉映。宋词的繁荣
A.是宋人素质提高的反映
B.导致诗歌逐渐走向衰落
C.得益于国家统一的完成
D.根源于商业经济的发展
14.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此处“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
A.使欧洲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欧洲文化进程
C.为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D.引发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15.
在明淸小说《红楼梦》和《镜花缘》中,女孩子们走到一起,时常开起“得贵婿”“有姐夫”之类的玩笑,表现了青年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文学具有强烈批判色彩
B.儒家统治地位的动摇
C.文学创作关注百姓生活
D.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16.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是
A.指南针和印刷术
B.火药和指南针
C.造纸术和火药
D.印刷术和造纸术
17.
唐代孙思邈在《丹经》中记载了一个使用硫磺、硝石、熟炭等材料的配方。与这一记载相关联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3.选择题(共2题)

18.

贵州省某村老支书黄大发带领全村群众,历时36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7200米长的“生命之渠”,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黄大发的不平凡之处在于(  )

①奋不顾身,舍生取义                ②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③一心为民,无私奉献                ④恪尽职守,明礼诚信

19.

后母戊鼎、四羊方尊都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它们都制造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