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86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而在国难面前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威力无穷的命运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困惑与恐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此外,他们在与命运抗争中激发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古希腊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

——摘编自《浅析古希腊人文精种》

材料二: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中对平等的要求只是局限于市民(即资产阶级)范围之内。先进的启蒙学者则主张把平等扩大到一切人求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功,人们普遍认为一切问题的真正解决只能依靠科学进步,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在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使人类陷入一场人文危机。面对这种危机,现当代思想先锋们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反思。

——摘编自陈娜《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流变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人文精神流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流变带来的积极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白蛇传》故事的演变
时代
故事梗概
宋代
话本《西湖三塔记》描写了奚宣赞因垂涎美色而与蛇精白娘娘结亲,险被挖去心肝。后白蛇被道教真人镇压在石塔之下,他才得以脱身。
明代
短篇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白娘子对许宣迷惑、威胁,但亦有情愫。当许宣得知白娘子为蛇精后,惊恐万分,在法海禅师的帮助下收压了蛇精。
清代
戏曲《雷峰塔》中白娘子是爱慕许宣而下凡的蛇仙,但终因许宣的动摇被法海镇压在雷锋塔下。后因其子的孝行感动天地,而被释放。
民国
改编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坚定地站在白娘子的一边,与她共同反抗法海。白娘子被压于雷锋塔后,其丫鬟小青搬来众仙,击败塔神,推倒了雷峰塔。
新中国
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白娘子既有守护爱情的痴情,也有涂炭生灵的任性;法海为报私仇而降妖除魔,但在顽固中又夹杂着对苍生的怜爱。
 

——据《略论白蛇传故事的主题流变》等

解读材料中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共17题)

3.
顾炎武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且进一步强调“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这反映出顾炎武
A.改变了当时空洞的文风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继承了程朱理学义利观
D.倡导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
4.
战国后期,“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成为各家学说努力的共同方向,学术思想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交融、趋同的态势。这一趋势
A.标志着“百家争鸣”的结束
B.与历史发展趋势相一致
C.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阻碍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5.
明末清初,学术界出现一股重证据、讲逻辑的实学思潮。学者阎若璩运用西方推算日食月食的方法,倒推古代日食月食时分,与《古文尚书》中有关文字对照,从而确证此书为后人伪造。由此可知,实学思潮
A.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主流
B.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C.注重对经典义理的阐发
D.推动天文学的发展
6.
古希腊悲剧认为所有的苦难都是来源于神的安排。面对这些苦难,古希腊悲剧中人物都用一种高贵的方式去承担和行动,从不陷入消极的无助的悲叹之中。这说明古希腊
A.戏剧推动了民主进程
B.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
C.城邦和公民走向堕落
D.摆脱神对城邦的影响
7.
启蒙运动之前,西欧知识分子以欧洲生活方式为标准来评判美洲印第安人,认为他们处于野蛮落后的状态。而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视其为“高贵的蒙昧人”。启蒙思想家此举意在
A.批判传统认识的狭隘
B.肯定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C.宣扬自由平等的理念
D.批评西欧对美洲的殖民侵略
8.
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
A.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
B.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
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
D.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
9.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是智慧谋划的结果,勇敢是能够为了维护正义的利益而毫不犹豫地做出牺牲,勇敢保持的前提就是承认、维护和服从特定的秩序。材料表明柏拉图
A.注重道德培养
B.强调整体利益
C.维护城邦民主
D.弘扬个人利益
10.
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路德准确地捕捉到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革命,用一场“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印刷术促进新教思想传播
B.印刷革命是宗教改革必要条件
C.德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
11.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基督仅禁止人作恶,而孔子则劝人行善,孔子比基督高明得多,所以人应该遵循“既不使别人痛苦,也不以他人之痛苦使自己快乐”的准则。由此可知,伏尔泰试图
A.推广儒家思想,拯救法国人民
B.揭露教会的压迫,宣扬思想自由
C.号召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抨击教会的虚伪和封建政府的苛政
12.
宋代的包拯、明代的况钟都是著名的清官能吏,在民间素有“包青天”“况青天”之称。明代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中有描写善断案的包拯话本《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况钟话本《况太守断死孩儿》。这表明明代
A.历史典籍编纂日趋世俗化
B.话本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
C.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D.文学作品承载社会教化功能
13.
乾隆南巡时,徽商曾在扬州将自己所养的戏班供乾隆欣赏。其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乾隆六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逐渐形成一个新剧种。该新剧种的形成
A.是官方民间共同影响的结果
B.促使徽派艺术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
C.是乾隆皇帝大力提倡的产物
D.得到徽商重金扶持而使其闻名全国
14.
《诗经》由王室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诗歌及经收集、筛选的民歌构成,由周天子颁诸各国,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诗经》的流传
A.以书面记载为主要方式
B.有利于构建文化的认同
C.维持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15.
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16.
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
B.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
C.与社会生产关系紧密
D.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
17.
宋词从开始的以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为主要题材发展到后来的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即无事不可入词、无物不可入词的境地。这反映了宋词
A.文学功能非常强大
B.体现浓厚的儒家人文情怀
C.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D.满足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18.
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
A.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
B.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
C.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
D.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
19.
北宋政府允许儒家经典大量刻印,而对于天文图谶、明教经像、边机时务、法令、历书、会要、实录等图书则明令禁止出版。北宋政府此举旨在
A.引导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展
B.垄断印刷行业的新技术
C.完善科举考试的内容体系
D.使出版业贯彻国家意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