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84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长期以来,“启蒙”一直是思想文化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透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据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
请回答:
(1)概述西方“早期”启蒙的“内源”因素。结合史实说明18世纪的启蒙与“早期”启蒙之间有怎样的“接续”关系?
(2)近代前期中国具有反传统含义的“西方式”启蒙思潮有哪些?近代中国的启蒙为何高举“民族复兴”的旗帜?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在后果之长技。
——《海国图志》
材料二“外国之长,度不过技巧制造,船坚炮利而已。”“炸弹轮船虽利,然军中制胜之道,究在人心而不在器。”“……艺事虽未所兼长,究不能离道而言艺,本来轻重之分,固有如此。”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属于哪些派别?其主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特点。

2.单选题(共16题)

3.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C.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D.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4.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
5.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6.
“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A.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7.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子》《庄子》,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
8.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支持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9.
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A.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C.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10.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1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主要反映了
A.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B.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12.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
B.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C.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D.是欧美工业革命开展的必要条件
13.
有人说,“电从一诞生开始,就在现代社会扮演了‘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角色”。有助于成功扮演这两个角色的重要发明分别是
A.发电机电影
B.电动机电话
C.电灯电报
D.电车无线电报
14.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中能反映推动中国近代化诉求的有
①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②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③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④1913年
粱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
“看那二千余年来支配中国人精神的孔孟伦理,所谓纲常.所谓名教,所谓道德,所谓礼仪,哪一样不是损卑下以奉尊长?哪一样不是牺牲被治者的个性以事治者?哪一样不是本着大家族制下子弟对于亲长的精神?”“孔子所谓修身,不是使人完成他的个性,乃是使人牺牲他的个性。”材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强调
A.实现个性解放
B.稳定社会秩序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D.提倡白话文
16.
1918年,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我们中国人贪惰成性,不是强盗,便是乞丐,总是希图自己不做工,抢人家的饭吃,讨人家的饭吃。到了世界成一大工厂,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的时候,如何能有我们这样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他的意图是
A.提高民族素质,迎接社会主义
B.批判中国传统封建统治的流毒
C.表达其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态度
D.将创建工人阶级政党提上日程
17.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隶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战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C.“双百”方针得到贯彻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18.
鲁迅对中体西用的描述是:“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这种主张的主要是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激进民主派

3.选择题(共3题)

19.铁片和铁锈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物体。
20.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图:据图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21.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图:据图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