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戏剧、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流派。印度梵剧产生于公元一、二世纪,而古希腊戏剧则在公元前五世纪即已成熟。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戏剧成型于公元十一、二世纪左右的宋金时期,比印度梵剧晚了大约1000年左右,比古希腊戏剧则晚了约17个世纪。
材料二《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情”的力量。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复生,成为有情人的典型。杜丽娘出生官宦之家,自幼受到无所不在的封建文化束缚。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唯一的悲剧。这虽然是悲剧,却歌颂了纯真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冲破家族的世仇勇敢追求真爱,并且为了对方不惜献出生命
——摘自梁军童《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人文主义思想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希腊戏剧早生而中国古代戏剧晚熟的客观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思想内容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出现这种相似的原因。
材料一中国古代戏剧、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流派。印度梵剧产生于公元一、二世纪,而古希腊戏剧则在公元前五世纪即已成熟。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戏剧成型于公元十一、二世纪左右的宋金时期,比印度梵剧晚了大约1000年左右,比古希腊戏剧则晚了约17个世纪。
材料二《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情”的力量。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复生,成为有情人的典型。杜丽娘出生官宦之家,自幼受到无所不在的封建文化束缚。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唯一的悲剧。这虽然是悲剧,却歌颂了纯真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冲破家族的世仇勇敢追求真爱,并且为了对方不惜献出生命
——摘自梁军童《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人文主义思想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希腊戏剧早生而中国古代戏剧晚熟的客观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思想内容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出现这种相似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8题)
2.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这反映了雅典人
A.理性与原始蒙昧并存 |
B.不能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 |
C.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
D.民主政治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 |
3.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塔哥拉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
4.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王道和民主政治 |
B.仁政和道德教育 |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
D.实行人治和法治 |
5.
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
A.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 |
B.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
C.提倡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
D.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 |
7.
“苏格拉底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且宣布作为思想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下列各项中,对黑格尔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要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 |
B.要关注人的尘世生活 |
C.强调知德合一 |
D.强调人类的理性 |
8.
苏格拉底一生中,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这主要表明苏格拉底
A.是代表平民阶层的哲人 | B.具有与智者相似的诉求 |
C.关注民众思想道德教育 | D.重视理性和知识的传承 |
9.
在古希腊人的精神世界中,人神是在同一空间共存的,众神不能主宰人的命运,因为众神也在命运之中,不能摆脱命运的掌控,这表明古希腊
A.民众敢与命运抗争 |
B.宣扬人是世界真正的主宰 |
C.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
D.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
11.
柏拉图认为,财产最大的好处,是有了钱财不至于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从而不用担心鬼神的惩罚。这着重反映了他( )
A.强调人的价值 | B.支持神灵崇拜 |
C.注重物质需求 | D.宗教观念浓厚 |
12.
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
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
C.苏格拉底反对雅典民主制度 |
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 |
13.
都提倡“中庸”思想的东西方两位先哲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热衷于教育事业
②都曾致力于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
③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他们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学科
①都热衷于教育事业
②都曾致力于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
③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他们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学科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5.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下列言论与上述关于“人”的品质的观点相似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知本方能达本” |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D.“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 |
16.
普罗泰戈拉认为,法律和道德规范不是自然产生的或由神的意志产生的,而是人为的产物,是人们约定下来的。据此可知普罗泰戈拉
A.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 |
B.认为感觉是真理的标准 |
C.夸大了认识的主观感觉 |
D.说明人类的渺小和无知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