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卷历史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80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自古即重视对民众的教化,以至从中央到地方均有专人掌管教化。士人希望统治者贯彻儒家“民惟邦本”的理念,做到轻徭薄赋、使民以时、爱惜民力,为民请命成为优秀士人的重要任务。早在先秦,儒家便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原则,主张“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中国古代士人的社会批判不少是直接正面地向君主提出的……概言之,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准则的自觉维护者,中国古代优秀士人从未放弃社会批判的责任。  
——摘编自张锡勤《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
材料二 ……对道德重建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康有为在《论语注》中提出了“德贵曰新”的思想,主张价值观念变革要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在《释“革”》等文中又提出了“新道德”、“道德革命”的主张,批评“今世士大夫谈维新者,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严复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启蒙三民主义,“新民德”的立意即在进行道德重建、道统重构。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号召冲决“三纲五常”的网罗,成为近代史上首位激烈挑战传统道德的思想家,又致力于重建新仁学体系,重建新时代的道德准则。革命派也提出了“道德革命”、“三纲革命”、“家庭革命”等口号。
摘编自命祖华《清末新型知识群体: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及其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小说《堂吉诃德》分两部分出版于1605年和1615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堂吉诃德是个没落绅士,因看骑士小说入迷,自命为游侠骑士去当游侠,锄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个把海岛后就封他作海岛的总督。主仆二人在游侠过程中,巧遇某对夫妇到美洲去赴任,又多次听说国人在西洋发了大财。
第一次出游时,堂吉诃德将一家客店当作城堡求城堡主人按照《圣经》规定的仪式给他举行骑士受封。第二次出游时桑丘·潘沙赴任海岛总督,他断案如神,执法无私,明鉴万里,改革弊政,废除酷刑,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受到人们的颂扬。第三次出游,被朋友化妆的“白衣骑士”打败后结束出游,临终时才焕然大悟,痛斥骑士小说的毒害,并嘱咐外甥女不得嫁给骑士,否则就要取消她的财产继承权,遗产全部收回,拨给教会充做宣传费用。
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任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概述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3.
它“是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变异现象的一套理论,其在生物学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它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更为突出。”“更为突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 )
A.为医学的进步奠定了基础B.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C.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D.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

2.单选题(共18题)

4.
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但美德作为知识具有特殊性,美德的知识即是对人的理念的知识,就是人的自我认识,只有超越具体感官经验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整体的内在反省,到灵魂深处去洞察自己的自然本性才能获得美德关照。可见,苏格拉底
A.鼓励人们发现自我追求个性解放
B.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C.试图建立一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
D.继承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美德观念
5.
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梁等人并未将定宪法和开国会列入议事日程。光绪帝所发上谕虽然有100多条,但其重点和脉络很清楚,反复强调的主要是练兵和筹饷。这反映出
A.光绪帝没掌握朝廷实权
B.君主立宪制不符合中国国情
C.光绪帝变法决心不坚定
D.维新派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
6.
瓦特的发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瓦特为机器提供了巨大动力
B.瓦特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C.瓦特是蒸汽机的最早发明者
D.瓦特推动人类文明步入信息时代
7.
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
B.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8.
在思维水平上运用概念是指运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或将概念进行重新改组,以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以下概念“人类自我意识”、“人文精神”、“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可以推导出的历史概念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9.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共同点不包括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C.反现了社会思潮的变化D.艺术内容世俗化
10.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表明康德
A.反对暴力革命
B.主张自由和理性
C.主张“人生而自由”
D.强调人的主体地位
11.
尼古拉・比萨诺是中世纪宫廷文化培育的艺术家,其大理石浮雕《最后的审判》背景有宗教教义描绘的场景,受罪人被恶魔折磨,受罚或得救的灵魂都以现实个体的人的形象,而非程式化的出现,在大街上能找到他们的容貌,看到的人可以想象到他们的身体走路或起跑的样子。这一浮雕
A.表明基督教仍然严格控制思想
B.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
C.描绘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现实遭遇
D.具有典型中世纪宗教画特征
12.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与上述材料表达的精神相似的思想家有可能是
A.朱熹
B.苏格拉底
C.黄宗羲
D.康德
13.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陷于错误,要行之得当,恐不是人间智慧或知识所能做到的……”。它体现的是
A.人民主权B.自由主义政策
C.社会契约主张D.限制君主权力的原则
14.
14—17世纪,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与之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其中,也闪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思想火花,如《西厢记》、《牡丹亭》等名作的出现。但《西厢记》等作品在流传过程中却被当政者禁毁、歧视。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看,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C.小农经济占居主导
D.理学思想根深蒂固
15.
我国古代的正史,记载的往往是一些“政界要人”、“国家大事”,但《梦溪笔谈》却不是这样,它关注的就是那些草根。在历史上,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却被称为“沈存中法”(沈括字存中),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偏见:沈括毕竟是一个官僚,这个身份的受认可度不是毕昇这个布衣可以相比的。这表明
A.《梦溪笔谈》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转型
B.中国正史记载的都是大人物
C.毕昇的发明被沈括剽窃载入史册
D.反映当中国社会重道轻器的社会环境
16.
《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被解破的标志是(   )
A.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B.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
C.达尔文的进化论D.瓦特改良蒸汽机
17.
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A.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B.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C.成为马克思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D.推动了启蒙运动高潮的到来
18.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下列各项中与此变化无关的是
A.深入地批判儒家思想
B.北洋政府的高压统治
C.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D.五四运动的广泛影响
19.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吴虞在《新青年》上陆续发表文章,将封建宗法制度、家族制度与专制制度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加以批判,指出家族制度是专制主义的根据,两者均以孝的伦理原则为核心和联结纽带,且与忠、礼等伦理观念结合,最终把中国变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以上言论意在
A.揭示专制制度根源
B.否定社会伦理道德
C.阐释儒家伦理体系
D.剖析传统家族制度
20.
洋务派领导人文祥于1875年上《密陈大计疏》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这表明文祥
A.认识到议会制优点
B.支持维新变法运动
C.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D.否定西方民主制度
21.
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高语罕曾写道:人民为国家的根本,而青年则是人民的中坚力量欲强国先强民,想要人民强大,“强吾青年其可也”。材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参与者
A.对中国的国情有着清醒认知
B.对唤醒当时的青年尤为关注
C.能正确认识当时青年的现状
D.渴望以教育改变青年的现状

3.选择题(共8题)

22.

肥肉在人体内消化后的终产物是(  )

23.

肥肉在人体内消化后的终产物是(  )

24.

和父母交往也要讲艺术,以下属于交往艺术的是(    )

①欣赏父母       ②认真聆听

③帮助父母       ④与父母别太计较

25.

和父母交往也要讲艺术,以下属于交往艺术的是(    )

①欣赏父母       ②认真聆听

③帮助父母       ④与父母别太计较

26.

和父母交往也要讲艺术,以下属于交往艺术的是(    )

①欣赏父母       ②认真聆听

③帮助父母       ④与父母别太计较

27.

和父母交往也要讲艺术,以下属于交往艺术的是(    )

①欣赏父母       ②认真聆听

③帮助父母       ④与父母别太计较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