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77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近代中西启蒙运动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们彼此亲如手足”。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材料二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在民族救亡图存的现实压力下展开的。当时所有中国知识精英几乎有一个共识:“救亡的唯一途径就是启蒙”,而这个启蒙又是(西方)外来的,不是源自本身,这就导致了没有任何实现可能的极端偏执的“西化论”。……把矛头指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也正因为如此,类似于“孝道”“礼教”“男权”“纲常”“名教”等儒家所崇尚的核心价值,就成为五四时启蒙思想家们激烈批判的主要目标。
材料三尽管“启蒙”的批判对象是“具有主宰性地位的传统思想体系”,但“启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一方面,自古以来,儒学思想始终洋溢着对人的高度关注,而由此展开对人的道德情怀、伦理关切和人文精神的阐发和诉求,这些是儒学现代性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儒学的“和谐”“中庸”“仁爱”的价值主题和由此彰显的人文情怀,再次受到关注。
——以上材料摘自李宁宁《启蒙语境中儒学的命运与现代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对中国儒学所持的态度,并指出伏尔泰心目中理想的政治模式。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启蒙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的主要目的、主要影响、不足之处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儒学的现代价值。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东西方对儒学持不同态度的主要因素。

2.单选题(共19题)

2.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其主要作用是
A.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B.改变无病呻吟的文学状况
C.抛弃传统的意识形态D.为辛亥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3.
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相比,共同点是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都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
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D.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
5.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有两个同学,一个叫孙竞存,一个叫杨天择。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下列著作中,与“这种风气”关联最密切的应是
A.《变法通议》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孔子改制考》
6.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文学革命的最早倡导者是
A.梁启超B.陈独秀C.胡适D.鲁迅
7.
陈独秀在1915年说:“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这表明他
A.彻底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C.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D.看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弊端
8.
(题文)胡适说:“新思潮的精神是一种批判的态度。新思潮的手段是研究问题和输入学理。……新思潮对于旧文化的态度,在消极一面是反对盲从,是反对调和;在积极一面是用科学的方法做整理的功夫。”据此,你认为胡适宣扬新思潮的目的是
A.学习西方文化,抵制外来侵略B.打倒孔家店
C.整理国故,再造文明D.师夷长技以自强
9.
(题文)一位学者评论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视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选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存在对旧义化的传承与创新B.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10.
(题文)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其中“科学”的含义是
①自然科学法则    ②科学精神    ③反对愚昧迷信 ④反对偶像崇拜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
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是
A.运动最初的兴起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B.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解放运动
C.都是为同封建思想文化作斗争而兴起的
D.在运动的发展中其思想潮流发生了变化
12.
(题文)1921年初,在《新青年》上刊登的《劳工神圣颂》一文,称劳工“与神一样宽容”,并发出“万物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的呐喊。这种认识形成的历史背景是
A.农民革命运动的日益高涨
B.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C.中共对劳工阶级力量的认可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的传播
13.
五四运动前后,在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那种主义。”“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子了。”材料(   )
A.说明了反封建战线的分裂
B.批评了三民主义的不足
C.指明了中国社会的方向
D.反映了作者阶级属性的变化
14.
孙中山曾说:“中国亦素自尊大,目无他国,习惯自然,遂成孤立之性,故从来若欲有改革,其采法惟有本国,其取资亦尽于本国而已,其外则无可取材借助之处。”孙中山反思后的做法是:
A.完全推翻中国传统文化
B.借鉴和学习西方文化
C.挖掘传统文化改良政治
D.吸取中西文化共性
15.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述,不正确的
A.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五四运动后期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C.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D.中共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6.
杨天石在《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中记录蒋介石日记的有关内容:1919年12月4日看《新青年》杂志;1923年9月6日下午看马克思经济学说;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从以上日记内容可以看出
A.蒋介石是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B.蒋介石对新思潮感兴趣
C.蒋介石是马克思主义者
D.蒋介石想寻找证据屠杀共产党
17.
1922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对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A.维新运动B.辛亥革命C.国民大革命D.新文化运动
18.
(题文)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后,提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其主要目的是为
A.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B.缓和政治派系矛盾,鼓励学术研究
C.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
D.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
19.
新文化运动树立起“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提倡科学的历史意义在于
A.破除封建迷信
B.提高国民素质
C.学习西方先进思想
D.比提倡民主共和更切实
20.
下列现象与近代中国新思想“赛先生”的主张基本一致的是
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
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
C.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
D.进步青年传阅《庶民的胜利》

3.选择题(共5题)

21. 如图,ΔABC≌ΔDEF,∠A=25°,∠B=65°,BF=3cm,求∠DFE的度数和EC的长.

22.36里面有{#blank#}1{#/blank#}个6?
2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吕端,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为政清简,远人便之。

    会秦王廷美尹京,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行。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

    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已,及端免朝谒,乃常参朝官告疾逾年而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赵廷美,宋太宗之弟,曾封秦王。

24.适合x-3i=(8x-y)i的实数x、y的值为(  )

25.

“青岛号”导弹驱逐舰满载时的排水量是4800吨,表示它浮在海面上,排开的海水质量是4800吨,此时舰所受的浮力是{#blank#}1{#/blank#} N,当舰从海洋驶入长江时,所受浮力{#blank#}2{#/blank#}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ρ海水>ρ江水).海底发生的地震会引发海啸,海啸在形成时只有几厘米或几米高,进入海岸线浅滩时,受海底阻力的作用,速度会减慢,但高度会增加,海水的{#blank#}3{#/blank#} 能转化为{#blank#}4{#/blank#} 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