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71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仲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封建大一统宗法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奉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他还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
材料三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摘自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对(明夷待访录》的一种新解读》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宋明理学在思想文化上的影响。
(3)运用材料三评价黄宗羲思想的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
2.
十六世纪以来东西方科学领域涌现了一批文化巨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光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有《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述。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面对明末沉重的历史现实,徐光启试图通过“会通”中西哲学、宗教、科学,以期达到富国强兵,实现“可以远迈百王,垂贻永世”的宏愿。他“会通”中西的第一步是从翻译开始的,他与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最先揭开了欧洲数学传入中国的序幕。,1623年,徐光启上疏的《辩学书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献。

——摘编自黄中治《浅谈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伽利略,出生于意大利比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伽利略重视对自然现象进行观测,更重视对自然现象进行实验研究。他进行了单摆实验、斜面实验、自由落体实验、船舱实验等卓有成效的实验研究工作。伽利略在实验研究工作中,不仅靠对自然理性的把握实现了数学与实验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思想上的突破。而且他要通过实验去发现自然的规律,他使物理学彻底摆脱了依靠形而上的思辨、自觉、猜测和定性的议论状况。他实现了由验证自然规律到发现自然规律的突破,为人类思想的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启示。

——摘编自吕增建《伽利略科学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的主要贡献及研究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伽利略进行科学研究的特点。简要分析二者科学研究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2.单选题(共18题)

3.
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历史档案中未发现上书的文件,由此认为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这说明
A.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历史价值B.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相
C.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D.回忆录的史料价值高于历史档案
4.
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有一天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于是公孙龙就开始论证他的“白马非马”,最后他说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骑着他的白马进城了。下列古希腊哲学家中和公孙龙风格类似的是
A.泰勒斯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5.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9世纪戊戌变法托古改制,二者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统治势力的顽固、强大
C.新兴的思想诞生之初薄弱
D.新兴经济、新兴阶层相对弱小
6.
霍布斯认为:“人类最初生活在一个没有政府、没有法律、没有权威的原始的‘自然状态’之中。这一‘自然状态’因为人们丑陋的本性变得混乱不堪,充满恐惧。为了让人类避免本性带来的相互伤害,逃离苦难,获得生命的安全和平等,必须在人与人之间缔结起一种稳固可靠的关系。”这一观点所蕴含的理念是
A.君权民授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主权在民
7.
世纪的法国社会崇思鄙行,揭示事物原理的“自由艺术”广受尊崇,将原理付诸实用的“机械艺术”则隐晦无闻。而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描述农业耕作、运河御水、造纸印刷、丝绸织造等各门技艺的精美图版有600幅。狄德罗在此体现出的思想是
A.社会契约
B.民主共和
C.宽容博爱
D.理性平等
8.
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而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两人思想分歧认识正确的是:
A.康德侧重于自由而卢梭更侧重于平等
B.康德反对人民主权而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C.分歧主要是实现人民主权的途径
D.分歧根源在于两人阶级立场不同
9.
中国明代思想家李贽与德意志马丁·路德主张共同之处是
A.否定神权
B.崇尚自由
C.挑战权威
D.倡导民主
10.
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捷克宗教改革家胡斯主张用捷克民族语言做礼拜,而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
A.使欧洲各国相继建立了民族国家
B.进一步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
C.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D.表明罗马教皇已不再有昔日权威
11.
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反映了中国戏剧
A.,时空自由的特点B.表演受限制于舞台
C.内容丰富文武兼备D.象征虚拟的表意性
12.
中国历史上的手工业技术、科技发明创造等……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家庭世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集中到一人身上,从而形成了历史上众多的“祖传秘方”。据材料可知
A.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不能继承财产
B.古代政府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C.民间知识产权主要靠家族内保护
D.我国古代科技应用不够广泛
13.
钱穆认为:“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代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这种文艺世俗化趋势反映了(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求民主的政治理想
14.
新媒体作为一种媒体形态和传播载体实质上是一种将时间和空间消解于无形且表现出极强的交互性的信息传播方式。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五花八门如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手机网站、
aP电视、数字电视、网络广播以及博客和播客等,新媒体是以信息科学为主导数字技术。它一出现,就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人众的格外青睐向传统出版业发起了挑战,以锐不可挡的气势抢占着传统出版业的地盘,并不断开疆扩土。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A.印刷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B.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C.历史文献应该采用纸质文本,不应电子化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西游记》终究还是《西游记》
15.
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上述材料体现出宋代书法
A.开始成为自觉的艺术
B.书风抱残守缺
C.强调我书意造本无法
D.注重规范法度
16.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故事情节“关羽温酒斩华雄”,而正史《三国志》中记载华雄为孙坚所杀。另外一个精彩的故事是张飞怒鞭督邮,而《三国志》中却是刘备所为。据此可知
A.文学创作是虚构,不足为信
B.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需慎重
C.任何史料之中都有文学成分
D.文学作品可以直接用于历史研究
17.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整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的理论。”这一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
A.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B.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C.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18.
计算机史上几次著名的“人机大战”:1907年,美国IBM公司的“深蓝”超级计算机以2胜1负3平战胜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2006年,“浪潮杯”首届中国象棋人机大战中5位中国象棋特级大师最终败在超级计算机浪潮天梭手下。2016年10月美国谷歌研发的“阿尔法围棋”人工省能积序以5比0战胜欧洲围棋冠军樊麾,这是人工智能程序首次在不让子的情况下战胜人类围棋选手。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在生产领域的广泛、深度应用,将改变长期以来靠人力操作机器完成生产过程的传统业生产模式,将大幅度提高机器设备的运行速度和自动化水平,形成强大的生产力。这不能说明
A.人类劳动将来可以被计算机取代
B.人工智能和基层员工的矛盾会随着人智能的愈发完善而加剧
C.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过人类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
《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评论的是
A.顽固派的封建守旧
B.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20.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A.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B.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C.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D.对宋朝的忠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