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辽宁沈阳二中高二上期10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69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1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你在圣彼得大教堂窥望他23岁那年制作的圣母与基督,你会承认如此哀伤而神圣的灵光,不曾在希腊罗马雕刻中闪现。那年我走进佛罗伦萨艺术学院,一眼望见大卫雕像真迹——虽然我早就在画册中读了无数遍——还是像平生第一次遭遇,那种光华圣洁,那种青春凛然,所谓“人的觉醒”,所谓“生命的尊贵”,原来真可以是这样子被人用石头雕出来,而同时你会确认:人类不可能再发生这等奇迹,除非再来一次文艺复兴。
——选自中央电视台历史频道《陈丹青对话文艺复兴》
材料二八十年代以来,国中好几位油画家明显地、徒然地模仿圣佛朗契斯卡湿壁画。不幸而有幸,我不具备接受文艺复兴影响的条件。就算我试图模仿某一位文艺复兴大师,也只能得其皮毛的皮毛。我们没有宗教感情,不是基督徒,不是意大利人,就算是,一位当代意大利人也可能是文艺复兴的陌路人。

《圣母子》 《蒙娜丽莎》
——选自中央电视台历史频道《陈丹青对话文艺复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雕塑“大卫”体现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精神。同时你可从材料二中发现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涵是什么。(8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过的知识你觉得如何去欣赏一幅绘画作品。(4分)
2.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无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材料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材料三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演绎中予以创造性地阐说。
——《明清小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无与伦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外交官的感慨说明什么问题。(4分)
(2)材料二中王国维评价使用的文学形式是什么。它繁荣的原因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3分)
(4)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2分)

2.单选题(共13题)

3.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
A.批判了古代中国皇权独断性、随意性的弊端
B.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后的政治现实
C.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的呼应
D.跳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维
4.
“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重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这句话应出自
A.苏格拉底
B.普罗塔哥拉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5.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他写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材料中的“变革”是指
A.冲破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使人类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C.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艺术作品及文学作品
D.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6.
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中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利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
A.质疑希腊法律存在的必要性
B.促进了希腊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C.阻碍了希腊的民主发展进程
D.推动神学思想逐渐走向衰落
7.
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相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是
A.具有人文意识
B.提倡独立思考
C.关注现实社会
D.评判事物标准
8.
(题文)在《大国崛起》中有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A.莎士比亚代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
B.莎士比亚的作品充满了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
C.莎士比亚对印度发展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D.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
9.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10.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德意志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马丁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A.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发财致富
B.反对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C.主张改革宗教否定教权至上
D.认为苦修和事功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11.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李约瑟强调的是:
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12.
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促进西欧近代化进程
B.标志西欧近代史的开端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源
13.
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字形方正,端重庄严
D.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14.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典籍影响广泛
15.
(题文)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说:“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的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这说明文人画的特点是()
A.主张逼真的艺术效果
B.体现史实的发展变化
C.注重画面的整洁和完整
D.追求抒情写意的艺术风格

3.选择题(共1题)

16.根据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理论,推测地球上发现的最早的生命化石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