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结合课本所学,概况宋朝分别在书法、绘画、文学与戏剧领域取得哪些成就?
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特征。(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结合课本所学,概况宋朝分别在书法、绘画、文学与戏剧领域取得哪些成就?
2.
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指出其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德国发展科技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指出其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德国发展科技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3.
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汉字材料二 文学


(明)文征明书《后赤壁赋》 (清)曹雪芹《红楼梦》插图
材料三 孔教齐景公问政于民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之以政,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四 融合下图是一副名为“文化火锅”的漫画。锅里面写满了很多汉字,比如佛,功夫,礼,老舍,莎士比亚,爱因斯坦,道,仁,京剧等许多代表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东西。

回答:
(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该字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主要代表有哪几个
(2)结合图二《红楼梦》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
(3)概括材料三中孔子关于“为政”的主张。
(4)谈谈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四所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材料 一汉字材料二 文学


(明)文征明书《后赤壁赋》 (清)曹雪芹《红楼梦》插图
材料三 孔教齐景公问政于民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之以政,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四 融合下图是一副名为“文化火锅”的漫画。锅里面写满了很多汉字,比如佛,功夫,礼,老舍,莎士比亚,爱因斯坦,道,仁,京剧等许多代表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东西。

回答:
(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该字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主要代表有哪几个
(2)结合图二《红楼梦》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
(3)概括材料三中孔子关于“为政”的主张。
(4)谈谈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四所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2.单选题- (共15题)
4.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
6.
下列诗句中,能够充分体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倾向的是
A.采采茉莒,薄言采之。采采苯苜,薄言有之 |
B.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
C.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8.
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指出:“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材料反映了
A.元代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起源阶段 |
B.科举制的发展推动了元曲地位提高 |
C.商品经济发展是元曲繁荣的根本原因 |
D.元曲符合普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
9.
下图是明代杜堇的《题竹图》(画中人物苏东坡),画面右上方画家自题:“竹色经秋似水清,小阑凉气午来生。新诗题上三千首,散作铿金戞玉声。”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


A.强调个性表现 |
B.追求摹写逼真 |
C.重视气势雄壮 |
D.讲究工笔重彩 |
10.
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赋在武帝时代走向创作全盛时期 |
B.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C.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 |
D.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 |
11.
文革时期,电影《白毛女》经历了很大改编。旧版中,喜儿忍辱负重,对地主阶级抱有一丝幻想;新版中,喜儿虽受尽凌辱,但绝不妥协。旧版中,杨白劳性格懦弱,竟对地主下跪哀求,走投无路之际喝卤水自杀;新版中,杨白劳性格刚烈,敢于反抗,被活活打死。这种改编反映了
A.“双百”方针得到充分贯彻 |
B.中国文艺创作迎来发展新契机 |
C.文革时期文艺形式丰富多彩 |
D.文艺创作受政治环境影响明显 |
12.
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
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
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 |
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
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13.
下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看绍剧《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
B.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推动 |
C.***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 |
14.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全国许多高等学校被分拆,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或被停止和取消。其主要目的是
A.学习苏联高等教育模式 |
B.防止学校规模过大 |
C.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
D.减少人文社科专业 |
15.
1954年***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他。”这段材料表明
A.当时中苏两国亲密无间可以互通有无 |
B.研制核武器条件复杂中国差距较大 |
C.中国想要打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必须自力更生 |
D.这是造成中苏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 |
16.
观察图片,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
B.图②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
C.图③反映出新时期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
D.图④反映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 |
17.
2012年3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1000公斤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原因是
A.解决了十三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 B.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
C.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 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 |
18.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
3.选择题- (共2题)
19.在“①熊猫②蜗牛③汽车④松树⑤绿藻”这五个研究对象中,只有{#blank#}1{#/blank#}不能生长,不需要营养,且对刺激没有反应;而{#blank#}2{#/blank#}可以利用自身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blank#}3{#/blank#}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获得营养,它不仅胎生、哺乳,且体温恒定。(填编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