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55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四: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写出一位与顾炎武同一时期、观点相近的知识分子,并概括其主要思想。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魏源认为“不能再称西方文明之国为蛮夷”,为此他提出了哪一著名观点?
(3)材料三观点的持有者属于哪一政治派别?这一派别主张建立哪一政治体制?
(4)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陈独秀掀起的“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的运动指的是什么?1919年前陈独秀在这场运动中还有什么贡献?这场运动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单选题(共4题)

2.
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3.
明朝后期士人谢肇淛在评价历史上的帝王时,写道:“大约圣贤之君,百不得一;中上之资,十不得一。庸者什九,纵者十五,世安得不乱乎?”这段话
A.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B.曲折地批判了现实政治
C.完全违背历史事实
D.放弃了成贤成圣的理想
4.
中国“福文化”渊源深厚,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有在屋门、门相、窗户等醒目的地方贴“福”字的习俗,祈福盼福。下列“福”字写法的发展演变的主要原因在于
A.汉字和书法艺术相伴而生
B.中国书法艺术的日臻完善
C.古代书写工具的发展变化
D.经济和文化等交流的需要
5.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A.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B.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