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必修)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49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有关“人”的价值观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苏格拉底的哪一思想主张?他认为一个“好人”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关于“教皇募款”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4)上述材料中三位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

2.判断题(共4题)

2.
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3.
下面是一幅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表现文人个性,追求神韵意境。
4.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建立量子力学,弥补了牛顿力学的不足。
5.
新三民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3.简答题(共1题)

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有百年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哪篇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2)20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思想。***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到此时,***思想已形成哪两个理论成果?
(3)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哪一根本问题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探索?这一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

4.单选题(共26题)

7.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
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8.
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9.
这场运动让人们反思神权政治和贵族君主制度的合理性,它引导人们先是反对贵族等级制度,继而质疑乃至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是欧洲(也包括美国)得以建立现代民主制度的思想基础。该运动
A.掀起了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迷信
D.促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复苏
10.
一位思想家说:“启蒙是人们摆脱自我受制状态的出发点。自我受制是一种不受他人指点就无法进行理智思考的无能状态。……请鼓起勇气来!去利用自己的理智!”该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
D.康德
11.
下图是某位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记录的部分笔记。据此可判断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A.智者运动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12.
马丁·路德认为上帝建立的精神世界是一个真正的教堂,所有的基督徒人人平等。享有精神和思想上的自由。而上帝建立的世俗世界则充满罪恶和仇恨。但应该支持世俗政府,并且认为王权应当高于教权,竭力维护世俗的权威。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
A.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
B.废除教会的等级制度
C.彻底摆脱宗教的束缚
D.信仰可以使灵魂得救
13.
《希利尔讲世界历史》中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米开朗基罗的作品:“米开朗基罗在完成雕像后,他也被自己创造的这个形象震撼了,感觉它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于是,他用锤子敲了一下雕像的膝盖,叫他‘站起来’”。下列人物的作品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时代的内涵大体一致的是:
A.但丁B.苏格拉底C.马丁·路德D.伏尔泰
14.
《世界小史》中记载了一些人的想法:人在根本上是平等的,还要受到平等对待;上帝创造的每一个理性生物的权利都不能、不允许被剥夺;每个人要听从理性和良心呼唤;应该让人有人的尊严。这些想法,最有可能出现在
A.智者运动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15.
智者学派指出,“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绝对正确或错误的东西一一对一个人是正确的东西或许对另一个人就是错误的。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能觉察并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B.有利于雅典的民主政治
C.反映了古希腊崇尚理性D.提高了古希腊人的道德
16.
在2015年央视春晚节目中,《梨园芳华》糅合了京剧、川剧等各派戏曲艺术,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韵。下列关于“戏曲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元杂剧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戏曲形式
B.京剧融合了徽、汉等众多剧种增长
C.首部影片《定军山》展现了昆曲魅力
D.“双百”方针使戏曲艺术一枝独秀
17.
“在这种解放性的发明的刺激下,中国文学像一股奔放的洪流滚滚而来……古代的经典有成百种的版本,成千种的注释……从来没有人能够像宋朝的学者这样支配文化。”材料中“解放性的发明”是指
A.指南针
B.造纸术
C.火药
D.印刷术
18.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据报道,她的名字来自“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与这段话风格一致的文学体裁是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宋词
19.
古人认为:书是心画,书如其人,人书一致。其人和其书是飘逸的,潇洒超俗,像天上的浮云,舒卷自如;其人其书又是矫健的,遒劲妩媚。下列哪幅字符合材料中描述的特点
A.
B.
C.
D.
20.
英国学者皮尔森认为:“(他)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因此他获得了成功。”“他”的主要贡献是(  )
A.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B.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C.创立了相对论D.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
21.
“他的发现,为制造发电机提供了基本原理,从此,打开了电能宝库的大门。”这里的“他”是指
A.法拉第
B.西门子
C.马可尼
D.爱迪生
22.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提出“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材料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
A.达尔文的进化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23.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评价道:他所宣扬的儒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学,而是一种“儒表西里”的新儒学,一种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和观念的儒学,故又称“新学”。这里的“他”应是
A.魏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李大钊
24.
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理由“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A.创办《青年杂志》
B.主张文学改良
C.倡导“民主与科学”
D.发表《狂人日记》
25.
1885年,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试,其中教育类试题命题有“(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之语。从中体现了其当时主张
A.维新变法
B.民主共和
C.工商皆本
D.“中体西用”
26.
有学者指出:“这场运动是鸦片战争后最为深刻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对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塑造作用。”“这场运动”最大的历史意义是
A.动摇了旧思想统治地位
B.弘扬了科学民主精神
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D.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
27.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了
A.辛亥革命B.维新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8.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直接打开了国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林则徐、魏源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君民共主,设立议院”
C.“师夷长技以自强”
D.“天下为主,君为客”
29.
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发表的宣言书中宣布:将“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这体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哪一思想内容: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本主义
30.
“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31.
***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指出:“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这段论述出自
A.《论持久战》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十大关系》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32.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孙中山的这一“办法”是指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核定地价,国民共享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D.主权在民,民族平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判断题:(4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