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
材料一指南针、印刷术与火药大约在十二三世纪之后,陆续传入欧洲。……13世纪指南针已在欧洲遍应用。造纸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12世纪传入欧洲,到1450年又有了德国人约翰·古腾堡的铅锡锑合金铸成的活字发明。廉价书籍的印刷出版,又使资产阶级思想革命运动有了文化武器。火药及火器的发明和使用,不仅改变了作战方法,而且成了资产阶级捣毁封建贵族统治的物质武器。所以马克思曾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则是指从16~19世纪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又称为近代实验自然科学。……15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政权陆续在欧洲各国建立,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条件。在这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许多科学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在科学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从此,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
——摘编自远德玉、丁云龙《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我国的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材料一指南针、印刷术与火药大约在十二三世纪之后,陆续传入欧洲。……13世纪指南针已在欧洲遍应用。造纸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12世纪传入欧洲,到1450年又有了德国人约翰·古腾堡的铅锡锑合金铸成的活字发明。廉价书籍的印刷出版,又使资产阶级思想革命运动有了文化武器。火药及火器的发明和使用,不仅改变了作战方法,而且成了资产阶级捣毁封建贵族统治的物质武器。所以马克思曾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则是指从16~19世纪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又称为近代实验自然科学。……15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政权陆续在欧洲各国建立,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条件。在这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许多科学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在科学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从此,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
——摘编自远德玉、丁云龙《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我国的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2.
(2)上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它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三中的两幅名画,写出解说词。(内容必须包括:作者、时代特征、艺术风格或流派)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展览一场中外思想集锦
展览一:中外思想概览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卢梭《社会契约论》 |
|
|
展览二:中外文学荟萃
书名项目 | 清朝《红楼梦》 | 意大利《十日谈》 |
时代特征 |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
|
主要思想 |
|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和发展人的个性。 |
展览三:中外名画欣赏
《清明上河图》
《蒙娜丽莎》
(1)展览一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2)上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它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三中的两幅名画,写出解说词。(内容必须包括:作者、时代特征、艺术风格或流派)
2.单选题- (共25题)
3.
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 | B.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 |
C.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 | D.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 |
4.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法律条文 | 出处 |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 《唐律疏议·斗讼律》 |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 《大明律》 |
“亲属相为容隐” |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
A.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
B.法律与公德的融合 |
C.血缘亲情逐渐强化 |
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
5.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宗教改革建立的新教
A.仍以神权统治为核心 |
B.违背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追求 |
C.思想解放的程度有限 |
D.坚持因信称义否定因行称义 |
7.
“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
8.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从神学角度动摇了天主教的权威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
9.
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的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現了
A.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是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 |
B.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
C.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受到阻碍 |
D.新教伦理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
10.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提出未来社会的制度构想 |
B.促进思想解放 |
C.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
D.批判宗教神学 |
11.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
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
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
12.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威尼斯、佛罗伦萨思想较开放 |
B.威尼斯、佛罗伦萨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
C.威尼斯、佛罗伦萨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D.威尼斯、佛罗伦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最早 |
13.
18世纪后半期,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召集了一批知识分子编撰了一部涉及科技、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百科全书》。当局曾在最高法院对百科全书派提出公诉,其罪名是“他们形成一个集团,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这说明
A.科技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
B.百科全书派都是唯物主义者 |
C.理性思想冲击了法国旧社会 |
D.百科全书集启蒙运动之大成 |
14.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论述:“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材料中“防止滥用权力”的原则是
A.人民主权 |
B.社会契约 |
C.自由平等 |
D.分权与制衡 |
15.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对“近代社会宣言书”理解最为契合的是
A.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 |
B.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
C.描绘了“理性王国”蓝图 |
D.鼓舞了民族独立的斗争 |
16.
博马舍是法国著名剧作家,在其著名作品《费加罗的婚礼》中,剧中出身低微的主人公费加罗为追求爱情质问荒淫的伯爵:“就因为你是个大贵族,你便自以为是个大天才啦!……只凭着门第、钱财、高官、爵位,你便这般得意忘形!其实你何德何能,配有这么多的享受……至于我嘛,本是一个小小的老百姓,混在芸芸众生之中,然而,我为谋生自立施展的手段和显露的见识,比起统治西班牙一百年的还要多。”作品的思想意义在于
A.弘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生价值 |
B.呼吁自由平等,宣传理性思想 |
C.挑战教皇权威,倡导宗教改革 |
D.树立公平正义,反对贫富分化 |
17.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下列人物中,与安提丰思想最为接近的是
A.普罗泰格拉 |
B.苏格拉底 |
C.伏尔泰 |
D.康德 |
18.
“舍形悦影”是对绘画领域的新开拓。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以画墨竹出名,且喜爱画影,自认为:“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予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明代徐渭也曾提到:“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这说明在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A.突出写实技能 |
B.追求色彩和光的应用 |
C.讲究勾画精致 |
D.注重神韵意趣的追求 |
19.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A.注重创新和逻辑 |
B.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D.与农业息息相关 |
20.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A.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
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
C.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
D.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
21.
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对文中提到的“力量和影响”最佳的阐释是
A.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B.使封建骑士和城堡不堪一击 |
C.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 |
D.曾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
22.
《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材料中的《诗》
A.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 |
B.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特征 |
C.创造出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
D.体现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
23.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9 |
A.儒家思想倡导重人伦轻科技 |
B.科举制度推动古代科技的发展 |
C.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
D.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 |
24.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25.
科学家在评价某物理学理论时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A.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B.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 |
C.说明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和本身分布状态 |
D.说明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
26.
自17世纪以来,“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这条原理,似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而它冲破了经典物理传统观念对人们的长期束缚,为人们建立新的概念,探索新的理论开拓了一条新路。在它的启发下,许多微观现象得到了正确的解释。材料中的“它”是
A.经典力学体系 |
B.进化论 |
C.相对论 |
D.量子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