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
A.是因为儒家思想不利于巩固统治 |
B.是出于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
C.是出于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
D.是出于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
2.
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它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关于稷下学宫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齐国的教育中心和学术中心 |
B.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 |
C.它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
D.荀子曾在稷下学宫任职 |
3.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下列言论能体现孔子“仁”的思想的是
A.“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B.“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4.
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出
A.礼乐制度分崩离析 |
B.学术适应现实政治需要 |
C.士人阶层日益崛起 |
D.各家思想大多源于儒墨 |
5.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