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46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材料四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世界观”有何认识?
2.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何历史作用?(6分)
(2)1924年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2分)
(3)材料二反映***为中国民主革命提出了什么具体的革命理论?抗日战争时期***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哪次会议确定其为党的指导思想?(4分)
(4)材料三反映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哪一重大理论的发展过程?其中用什么构想成功解决了港澳回归问题(4分)

2.单选题(共15题)

3.
“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在19世纪后期的中国风头甚健,洋务派以“体用”“本末”的关系来努力论证中西文化可以相容,能够互补,极力证明中国固有文化可以通过采纳西学而增益新知、焕发生机。洋务派极力宣扬“中体西用”文化观的根本目的是
A.调和中西文化冲突
B.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C.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D.遏制革命形势发展
4.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历经曲折,成果丰硕。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l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l956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B.苏联的帮助和支持
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D.“双百”方针的提出
5.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唯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的这一思想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
B.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
C.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D.初具理性主义的精神
6.
唐代某一书法名家与“诗仙”李白齐名,其书法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这位书法名家应是
A.王羲之B.柳公权C.张旭D.欧阳询
7.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瓦肆等娱乐场所的盛行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将“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B.“中体西用”思想也被抛弃
C.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D.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
9.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下列哪一演变过程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10.
2015年,时值新文化运动百年,著名学者秦晖重溯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若干问题,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真正令人反思的,是在不该彻底否定的方面否定得太过了,但在应该彻底否定的地方,却又没有否定掉,或者说没有注意。”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西学缺乏一种批判精神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对新旧文化应接续和融合
D.应大力的宣传马克思主义
11.
鸦片战争爆发后的十年间,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动向。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充分认识到“悉夷情”的重要性,编纂了一批介绍外部世界史地知识和各国社会情况的著作。当时这些著作侧重点是学习西方的
A.风俗习性
B.历史地理
C.社会制度
D.军事技术
12.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一次关键性的讲话,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南方谈话’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表明南方谈话
A.使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
B.肯定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取得的成就
C.彻底结束“左”倾思想的束缚
D.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13.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14.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D.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15.
“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
16.
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地回到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不包括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C.集中力量重点攻关
D.近现代以来,雄厚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17.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C.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3.选择题(共2题)

18.

已知f(x)=x2+1是定义在闭区间[﹣1,a]上的偶函数,则f(a)的值为{#blank#}1{#/blank#} .

19.已知函数 {#mathml#}f(x)=x+a2x{#/mathml#} ,g(x)=x+lnx,其中a>0.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