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
A.是因为儒家思想不利于巩固统治 |
B.是出于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
C.是出于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
D.是出于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
2.
肖云儒在《秦文明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一文中认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这种天下观:
A.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 |
B.使古代中国没有民族的观念 |
C.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 |
D.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