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以上诗句的作者是谁?分属哪个流派?
(2)你认为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读图:

上图是中国古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一幅名画的局部。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3)此作品朝代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作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材料三欣赏下列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

(5)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书法三种字体类型,中国书法的另外两种字体类型是什么?
材料一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以上诗句的作者是谁?分属哪个流派?
(2)你认为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读图:

上图是中国古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一幅名画的局部。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3)此作品朝代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作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材料三欣赏下列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

(5)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书法三种字体类型,中国书法的另外两种字体类型是什么?
2.单选题- (共17题)
2.
法国作家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体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有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
A.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
B.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
C.认为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
D.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
6.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二三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
B.雕版印刷术的推广 |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D.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大 |
8.
《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
D.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西厢记》 |
9.
(题文)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①毛笔、纸张
②一叠印刷的书籍
③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王羲之的《兰亭序》
①毛笔、纸张
②一叠印刷的书籍
③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王羲之的《兰亭序》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① |
10.
“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落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若委实冤枉,如今是三伏天道,下尺瑞雪遮了窦娥尸首。看这楚州亢旱三年。”这种文学的表达形式,在何时最盛行( )
A.魏晋 | B.唐 |
C.宋 | D.元 |
12.
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纹、大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述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
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
D.具有相通性,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 |
13.
有别于“注重线条,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的文人画,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
B.统治者的提倡 |
C.民间文化的发展 |
D.画家的性格 |
14.
有一位文人记载了从海商那里听到的见闻:“在大海上行船,如何辨识地理方位非常重要。水手们辨识方位,白天靠太阳,晚上靠星星,在看不到星辰的阴天则可以利用指南针。”这位文人最早应是哪个时代的人
A.唐代 |
B.五代十国 |
C.宋代 |
D.元代 |
15.
辛弃疾和陆游相同,总有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的感慨。下列词句,最能表现他这种遗憾心情的是
A.“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 |
B.“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 |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
D.“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清平乐》 |
16.
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_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主要依据是
A.历史学家的分析与思考 |
B.当时的客观事物 |
C.各种历史教科书 |
D.各种历史文物 |
17.
应县木塔,原名佛宫寺释迦塔,是一座楼阁式辽代宝塔,而辽的统治者契丹族原无佛教信仰。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出的信息不包括
A.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融合 |
B.中原文化对于少数民族的影响 |
C.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
D.辽代的文明超过了北宋的文明 |
18.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