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37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深受西方思想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吾今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材料三 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使吾人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指出“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背景。材料一中“那个世界的部分”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梁启超的上述主张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当时陈独秀断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的依据是什么?为实现“伦理的觉悟”,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二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1)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革新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概述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之间的差异。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 子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2.单选题(共29题)

4.
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或群盲不可救药一样,这说明了
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
B.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发展潮流
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
D.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
5.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在读《孟子》,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终于,他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朱元璋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免孟子配享孔庙”。朱元璋如此大怒是因为孟子在书中说
A.克己复礼
B.民为贵,君为轻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6.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7.
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河,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有误的是
A.大兔子: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
B.中兔子: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C.小兔子: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倡白话文,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D.三人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使人们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8.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9.
它“使人们的认识由低速领域扩大到高速领域,由宏观领域延伸到宇宙领域,人们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依赖”。“它”指的是(  )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哥白尼的“日心说”
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0.
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这反映了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A.人文主义
B.个人主义
C.怀疑主义
D.理性主义
11.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弓、火箭、火炮、干柴等物往山下释放。”这说明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明朝时期在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D.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12.
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一开始就指出,在家养和野生的状态下,生物界普遍存在着个体差异现象:“我们在无穷尽的微小的特征中看到不定变异性,这些特征区别了同种的各个个体。”达尔文强调的是(  )
A.物种的起源B.物种的变异C.物种的遗传D.自然的选择
13.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这句话所反映的文学体裁的突出特点是
A.句式自由灵活
B.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C.称为“长短句”,可配乐演唱
D.使用章回体裁
14.
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古人云:‘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解决衣食问题
B.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更好
15.
19世纪,西方人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伽利略
16.
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的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D.《本草纲目》
17.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有力地打击了“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科学成果是
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理论
D.细胞研究成果
18.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D.战国时期的兵家思想
19.
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20.
哀公问政。子日:“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B.民心的重要性
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D.教化的重要性
21.
近代西方某思想解放运动“反对蒙昧主义、禁欲主义但并不反对宗教和上帝本身……希望自己得到某种特别保护”。该思想运动指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22.
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曾在一次国际经济论坛上提出建议:遵循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老子的教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并以此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老子这一思想体现出的思想是
A.无为而治,知足不争B.克己复礼,主张正名
C.小国寡民,结绳而用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3.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得,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24.
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25.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束缚了人的思想
B.树立了人的尊
C.限制了人的自由
D.否定了人的地位
26.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市民阶层壮大
B.农民娱乐的需求
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
27.
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28.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现了李白诗歌的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现代主义
29.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30.
爱因斯坦这样评价普朗克的发现:“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是
A.相对论
B.经典力学
C.进化论
D.量子论
31.
有学者指出:“(传统中国)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在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和从属的。”下列思想或口号体现了这种社会观念开始改变的是(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师夷长技以制夷”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2.
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C.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3.选择题(共5题)

33.

已知A,B两地相距4千米,上午8:00,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上午8:20乙从B地出发骑自行车到A地,甲,乙两人离A地的距离(千米)与甲所用的时间(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中的信息可知,乙到达A地的时间为(  )

 

34.

已知A,B两地相距4千米,上午8:00,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上午8:20乙从B地出发骑自行车到A地,甲,乙两人离A地的距离(千米)与甲所用的时间(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中的信息可知,乙到达A地的时间为(  )

 

35.

已知A,B两地相距4千米,上午8:00,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上午8:20乙从B地出发骑自行车到A地,甲,乙两人离A地的距离(千米)与甲所用的时间(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中的信息可知,乙到达A地的时间为(  )

 

36.

如果多项式x2-kx+9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则k的值是多少?

37.

如果多项式x2-kx+9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则k的值是多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