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32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而人民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 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创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普罗泰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此后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继续这一命题的研究,他们的思想直接成为西方自由主义者关于民主基础上的法律和“法律下的自由”的思想渊源,以及建立法律统治的正当理由。从此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构成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底蕴。
——摘编自互联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先哲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发展的轨迹,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2.单选题(共21题)

2.
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所以路德说,“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表明路德
A.维护上帝权威
B.主张因信称义
C.认可宗教信仰自由
D.认为王权高于教权
3.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止,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B.提倡为政以德C.强调严刑峻法D.主张礼法并施
4.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5.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它没有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B.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C.它没有把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D.它仅仅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6.
苏格拉底认为,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智者学派
B.强调客观存在
C.提倡独立思考
D.重视哲学思辨
7.
“他们并不把事情本身认作有效准,而是把事情归结到感觉上面,以感觉为最后因由。”“他们”指
A.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者
C.宗教改革者
D.启蒙运动者
8.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上帝
B.罗马教皇
C.马丁﹒路德
D.贵族
9.
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10.
意大利画家米开朗琪罗的宗教题材画《创造亚当》中,最显眼的是那生命的火花即将要从主神的指尖跳到亚当的指尖。此画的创作历史背景是
A.人文主义在欧洲广泛传播
B.新航路开辟发现了新大陆
C.宗教改革冲击了教育文化
D.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
11.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一位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柏拉图C.普罗塔哥拉D.亚里士多德
12.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③④
13.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A.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14.
湖南湘西传出令中国考古界兴奋的消息:大批秦朝官方文书档案重见天日,至今已出土数量达36000件。这批文书属于地方县政府档案,从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之年直至他去世,一年不缺。请推测这批书写在竹木简上的秦代文书档案的主要文字字体是
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楷书
15.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明初的南京
C.北宋的开封
D.唐末的长安
16.
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石氏星表》
B.《九章算术》
C.《几何原本》
D.《汜胜之书》
17.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南戏
18.
以下是清代的观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等,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
A.教化功能
B.娱乐功能
C.程式化特点
D.虚拟性特征
19.
北魏(南北朝)孝文帝5岁即皇帝位,重视汉族文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他可能读过的诗句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20.
图中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    )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B.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
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D.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
21.
(题文)有学者认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始终与中国固有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处在相互冲突和相互交融的复杂关系中。”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中,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印痕有着淋漓尽致体现的是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22.
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官员选拔标准制约教学内容B.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科举制形成的价值观念取向D.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3.选择题(共3题)

23.

如图所示,在电磁铁正上方用弹簧挂着一条形磁铁,开关闭合后,当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24.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是指(    )

25.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是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