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32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游遍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利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于惩罚”。

——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

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刑、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郡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治之路。

——摘编自王拭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那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
2.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几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4年3月,周恩来在一个报告中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是孙中山先生委托鲍罗廷起草,由瞿秋白翻译,汪精卫润色的,”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共产国际通过它的决议对“一大”宣言解释三民主义的工作发挥了重大作用。该决议的作者显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做过认真的研究,大体上能保留其基本内容,并加以扬弃和提升,从而为增强宣言的革命精神做出了良好的贡献。
材斜二 从斯三民生义的基本内容来看,它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这种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是反对帝国主义,提出耕者有其田,使新三民主义有了比较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二是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和节制资本的内容,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理想采取批判的态度^正因为有这两方面的重大发展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作为基本保证,新三民主义才根本区别于旧三民主义,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新三民主义,按其基本性质来说,是一个民主主义的纲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锡长《新三民主义的产生与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三民主义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种力量,并分析这些力量能够实现合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民主义内容的重大发展,并分析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2.单选题(共15题)

4.
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A.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B.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
5.
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6.
古代希腊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体形,穿戴和人相同,希腊人和诸神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平等交换的关系,他们祈祷和献祭的目的,是指望诸神能对他们表示好意。这体现古希腊
A.否定宗教信仰
B.忽视道德作用
C.崇尚人文精神
D.重视人民主权
7.
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
B.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
C.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
D.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
8.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你认为后者思考的问题与前者相比,更加突出强调了
A.构建民权政府
B.批判神权统治
C.鼓吹人性解放
D.主张自由平等
9.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10.
伏尔泰非常推崇“在(中国)帝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受谴责之事。”其用意是
A.否定君主政体
B.批评君主专制
C.宣扬暴力革命
D.以基督教取代儒学
11.
德国学者韦伯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这是一种秘密的精神酵母”,它与其他因素结合而造成“西方”的兴起。亚洲人因为没有它而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因而根本不可能真正的发展起来,即使他们发挥城市、生产和商业的作用也无济于事。材料中韦伯强调了
A.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B.东方缺少促使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基础
C.西学东渐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大发展
D.亚洲商业城市的发展产生不了资本主义
12.
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
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的统治
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
13.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这一论述的侧重点是
A.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
B.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
C.论证“中体”和“西用”相互矛盾
D.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
14.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15.
19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中国人在诗文中将西方人称为“夷”。过了二三十年,这些人的诗文再版发行时,“夷”都改为“洋”了。这个变化反映了( )
A.中国社会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的平等观念
B.中国知识界已经意识到了西方对中国的优势
C.“西学”通过洋务运动已成中国思想界主流
D.中西之间已经实现了相互的尊重与和平共处
16.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公开出版,初版时印了1000本,很快销售一空。到1926年5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重印达17版之多。由此可知,当时
A.中国工人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B.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指南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步扩大
D.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17.
蒋介石曾在1925年演讲中说:“民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一论断
A.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B.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兴起
C.奠定了国共之间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
D.明确显示蒋介石掩盖反动面目的欺骗性
18.
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的是孙中山的 ( )
A.民族主义思想B.民主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

3.选择题(共4题)

19.下列对进化顺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20.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21.关于“用药和急救,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下列做法和解释,你认同的是(    )
22.关于“用药和急救,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下列做法和解释,你认同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