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史言有“吴中四士”之称的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其书法特点是
A.气粗字险 | B.逸势奇状 | C.气郁字敛 | D.雅俗共赏 |
2.
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罪犯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这表明当时
A.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的现象 |
B.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强化 |
C.司法体系发展还不够完善 |
D.儒家经典成为了法律的基本原则 |
3.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
B.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
C.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
4.
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说明
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
B.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 |
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
D.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
5.
清初,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百花争艳”。道光年间,在吸收这些剧种优点和特长的基础上,京剧正式产生。京剧的形成过程反映出
A.北京城戏剧创作水平全国领先 |
B.专制统治抑制了文化的多元性 |
C.政治中心对文艺的集聚与融合 |
D.地域特色文化不适应时代需求 |
6.
据史书记载,明代“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视板印尤巧便,而布置间,讹谬尤易”,清代亦用“用铜、铅为活字”。这说明
A.活字开始大多为金属材质 | B.铜、铅活字印刷已比较流行 |
C.铜、铅活字比较适宜印刷 | D.中国印刷术继续领先于世界 |
7.
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这反映了
A.唐代文化多元繁荣 | B.宋代文化继承创新 |
C.文化发展的差异性 | D.艺术内涵的相通性 |
8.
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形成于康乾年间 |
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
C.源于徽剧、傩戏 |
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
9.
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的瑰宝,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经历了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 |
B.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
C.正楷的基本特点是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
D.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 |
10.
一位南宋书生好做“摘抄”,每当他看到妙语佳句时,总喜欢摘抄下来。在他的“摘抄本”中不可能收录的是
A.《诗经》:“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B.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C.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D.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2.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