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大田县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25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表格所示这种局面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关于中国革命主要矛盾、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动力及发展前途的基本主张。

2.单选题(共15题)

3.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共和主义
4.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5.
在河北定州汉墓出土过用隶书书写的竹简《论语》,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
A.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
B.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
C.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
D.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
6.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 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上述材料划线处应填入的是
A.李煜
B.柳永
C.苏轼
D.辛弃疾
7.
一般的雕版印刷书籍,每页不过一百多个字,比如四库全书,每页仅为182字。对于追求信息含量、讲究内容厚实的近现代报纸而言,若仍用雕版印刷出版报纸,那简直如同派小脚女人参加奥运会100米赛跑。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雕版印刷物是文字容量小
B.雕版印刷技术制约了近代报刊的兴起和发展
C.雕版印刷物价格昂贵
D.雕版印刷不适用于新闻报刊等时效性较强的报刊
8.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现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以下符合其特点的是(  )
①多元一体 ②吸收各种文化成果 ③雅俗共赏 ④虚拟写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9.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10.
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的核心是
A.学习科学技术
B.倡导实业救国
C.仿行西方制度
D.创办新式教育
11.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形成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12.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解说了“国家”和“朝廷”两个概念的差异。梁启超说:“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原意为吃禾苗的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B.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C.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D.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13.
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夫”的“他”是(   )
A.林则徐B.李鸿章
C.康有为D.陈独秀
14.
1985年,邓小平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猫论”的影响扩大到世界。下列符合“猫论”的是
A.“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
B.“买醋的钱不能买酱油”
C.“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
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15.
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苏俄提出“新经济政策”,***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16.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D.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17.
***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同时还是文学家、艺术家。下列诗句中含有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C.“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