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24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项数
22
25
25
9
25
7
 
材料二: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瓷器、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材料三:欲致吾之知,在极物而穷理也。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宋)朱熹《朱熹文集》

(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以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为例,说明当时我国是“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3)鸦片战争前夕,英国的工业革命已进行了七十余年,而中国还在传统科技中徘徊。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指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伍的原因。

2.单选题(共21题)

2.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是要求国家工作人员要
A.自我克制,公正廉奉
B.有所为有所不为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3.
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用楷书书写的文书,记录了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等中原地区盛行的典籍。由此可知,当时
A.书法艺术得到了推广与普及
B.科举制最早出现于西北地区
C.儒学作为正统影响范围扩大
D.统一因素因政治分裂而削弱
4.
宋代士大夫们画画专以灰黑的水墨,随心所欲地勾画事物的轮廓大意,借此寄托画家自己的感受和意兴,所作色彩既不浓艳,也不细致求真。这一风格的画作
A.工笔重彩,以形传神
B.借物抒情,崇尚意趣
C.细腻逼真,气度恢弘
D.形体严整,雅俗共赏
5.
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的“禁”,汉代的“尊”,其实质都是
A.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B.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C.尊重重儒家道德伦理
D.思想文化的专制主义
6.
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A.对专制体制的不满
B.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C.过于理想化的追求
D.不符合统治者需求
7.
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文人有良心而没有文学,魏晋六朝时期则有文学而没有良心,盛唐时期可说是文学与良心兼备,杜甫便是代表,他的伟大也在这里。”这表明杜甫的作品,具有
A.魏晋六朝以来的文学精华素养
B.关注民生哀乐的现实主义特质
C.文学家的慧眼诗心与宏见卓识
D.抨击时弊和避乱弃世的精气神
8.
“元代杂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以前的文学较广泛而深入,尤其突出的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普遍地被写入作品,乃至成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扩充和提高了宋代话本在这方面开拓的新领域。这说明元杂剧
A.代表贵族化的文学取向B.取材和用词较通俗
C.更符合下层民众的心理D.超越了宋词的地位
9.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早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京剧
10.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戏曲脸谱艺术
A.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B.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
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
D.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
11.
某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朝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的资料是
A.《清明上河图》
B.《同文算指》
C.《农书》
D.《梦溪笔谈》
12.
如下图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政府政策的推动作用
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
D.繁到简的变化趋势
13.
“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B.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C.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
14.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15.
明清时期,无论是剧本、小说还是医药、科技著作都盛行插图,出现了大量的诸如绣像小说之类的图文结合书籍。这一现象
A.说明印刷技术开始成熟
B.反映了世俗文化的兴盛
C.加速了市民文学的兴起
D.体现了文化政策的宽松
16.
下图是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轴》,画的下部位置上有一处平缓的斜坡,有松树、樟树、柏树、槐树、楠树、榆树六种不同的树木屹然挺立,画面远方隐约可见一座山。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表现出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的气派
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
C.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D.表达了文人以画山水寄托对国家分裂动荡之痛
17.
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中说“有祭祀,有抱怨,有牢骚,但主要、最拿手的,是在世俗生活中抒情。其中抒情最出色的,是爱情。这种爱情那么‘无邪’,既大胆又羞涩,既温柔又敦厚,足以陶冶风尚”。下列作品符合上述评论的是
A.《红楼梦》B.《离骚》C.《诗经》D.《窦娥冤》
18.
汉字的构成有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和指事字几种。其中“指事字”属于独体造字,字里含有较抽像的意义。例如“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由此推论,下列某字可归入“指事字”类型的是
A.刃
B.山
C.樱
D.明
19.
元明之际的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都描绘了一个现象:吴用和诸葛亮分别是梁山政权和蜀汉政权的灵魂,但二人均自居于军师之位,要得到一个“非文士”作主子并甘心为之效劳;而作为主子的宋江和刘备又必须具备一种特性,那就是对军师言听计从而又勇于承担一切责任。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文士心中理想的君臣关系
B.反映了文人限制君权的政治诉求
C.是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价值观的表现
D.纯粹是两部小说里出现的偶然巧合
20.
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
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B.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C.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D.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
21.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可用以
A.研究古代书法发展历程
B.印证《史记・殷本纪》的可信性
C.别青铜器的断代时间
D.了解中国古代文字的定型与规范
22.
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是夜洋中不可往,惟观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南针,以揆南北。”据材料可知
A.指南针和北斗星指示方向
B.指南针在北宋传入西方
C.北宋时期发现磁石指南
D.指南针通过朝鲜传入欧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