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其成因。
材料一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他们进而认为:佛教所谓升入涅槃境界,过于玄虚;为了获得成功的欢乐而奋斗,纯属虚荣;为了进步而去进步,则是毫无意义。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儿童入学伊始,第一首诗便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在中国人看来,这不仅代表片刻的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之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摘编自《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其成因。
2.单选题- (共16题)
2.
李平晔教授在评价近代某事件时指出:“使基督教世俗化,或使西欧人民的世俗生活神圣化,把人们的精神和潜能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此“事件”是
A.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 |
C.启蒙运动 |
D.工业革命 |
3.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A.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结合 |
B.修正智者学派的个人主义 |
C.宣扬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 |
D.批判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
4.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希腊
A.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
C.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
5.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
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
6.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
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
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
7.
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尔》中表达了自然主义的教育观点,主张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主张教育要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表明卢梭
A.強调思想意识对人发展的影响 |
B.认为可以凭理性完整地了解世界 |
C.反对理性,强调感性 |
D.强调理性的同时关注感性 |
8.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这表明康德
A.鼓吹暴力革命 |
B.要求实行法治 |
C.反对财产平等 |
D.主张自由和理性 |
9.
启家运动时期,某一学说的灵感来源于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价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A.优胜劣汰 |
B.社会契约 |
C.分权制衡 |
D.天赋人权 |
10.
德国文学家海涅把马丁・路徳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
A.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 |
B.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
C.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 |
D.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 |
11.
17~18世纪,朱子学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等许多启蒙思想家都曾研究过朱子学,并从中吸取营养。这一现象表明
A.启蒙思想根源于理学 |
B.启蒙思想和理学在本质上一致 |
C.利用理学为批判现实服务 |
D.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
12.
(题文)雅各布•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指出:“这个民族的每一种激情的趋势都是强烈的……(在每一件事情上)要看荣誉或利益、激情或算计、复仇或自制哪一个在他自己的心里占上风而独立地做出他的决定。”该学者
A.高度肯定意大利的民族精神 |
B.辩证地看待文艺复兴运动 |
C.注意到了理性主义的两面性 |
D.非常赞赏当时的人文主义 |
13.
(题文)康德说“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私下运用自己的理性往往会被限制得很狹隘,虽则不致因此特别妨碍启蒙的进步。”这表明康德
A.公开主张理性与科学 |
B.主张主权在民、契约立国 |
C.坚持启蒙真谛是保障思想自由 |
D.对启蒙运动进行了总结 |
14.
黑格尔曾说,“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不确定的,其中还包含人特殊的规定:人要把自己当作目的,这里面包含着特殊的东西。”黑格尔的观点,着重指出了智者学派
A.以人的眼光去考察世界 |
B.没有统一的道德观 |
C.具有初步的人文主义思想 |
D.否定了众神的存在 |
15.
(题文)“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力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作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作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这段话主要表明作者
A.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 |
B.认为无限制的权力即暴政 |
C.反对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 |
D.公民应享有绝对自由 |
16.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人让·梅叶说:“人们必须只遵循人类的理智和智慧的法则……因为这样的做法,比起他们迷信的宗教中的一切虚伪规则和荒唐的仪式来,要给所有的人们肉体上和精神过千百倍的幸福、快乐和安宁。”他的意图是
A.揭露封建神学世界观的虚伪 |
B.号召人们与迷信专制做斗争 |
C.确立“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信条 |
D.掀起改革封建宗教的巨浪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