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钢城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20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義(1610-1695),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限制君权,首先得明辨君臣之间的关系。“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其次是设立丞相,以防止君权过分膨胀;再次设立学校,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在教育上提出“使治天下之具(人才)皆出于学校”。他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经济政策,主张“均田”、“齐税”而又不排斥富民占田的“井田制”构想。故此黄宗羲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材料二: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在经济上,他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在政治上,他提出“天赋人权说”,主张自由平等,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歌德称赞“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1794年卢校的遗体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
(1)依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卢梭与黄宗羲思想的异同点。
(2)卢梭与黄宗羲的思想对其所处时代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请分别指出其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2.
“轴心时代”主要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这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古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材料三 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优异的精神成就——以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莎士比亚、伦勃朗、歌德、斯宾诺莎、康德、巴哈、莫扎特等为代表——使科学技术相形见绌,与2500年前的轴心期平分秋色。在这较晚的世纪里,我们是否将看到又一个轴心期?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文主义和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不同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时期欧洲取得“优异的精神成就”的原因。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青年时,***受儒家“德政”思想深刻影响,他常以“以天下万事为身,而以一身一家为腕。惟其爱天下万事之诚也,是以不敢爱其身家”鞭策自己;他信奉儒家忠恕之道,宽以待人,同情劳动人民。但他批判地改造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以唯物史观和辩证分析方法,多次批判儒家所谓“德政”即“仁政、仁者爱人”的说教。***说:“……必是仁于统治者一阶级而不仁于大众的”。
——《儒家思想的精华与糟粕》
问题:根据材料请自拟一个论题,利用中国历史上的相关史事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论题简洁、观点正确、要点清晰、论证合理。)

3.单选题(共15题)

4.
社会契约论认为: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一种相互结合的行动,也是人民自由协议的结果……在由契约结成的国家里,由于国家体现了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因此人民当然拥有国家的主权。这一言论
A.科学的分析了国家产生的原因
B.有力的批判了“君权神授”理论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为全人类描绘了美好政治蓝图
5.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6.
宋明时期家具的设计开始从隋唐的张扬壮美,逐步走向内敛简约,严谨优美,追求秩序和法度,追求家具的使用功能和美感。这折射出宋明时期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受经世致用观念影响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理学思想趋向社会化
7.
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
B.察举制和征辟制的推行
C.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D.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
8.
北宋僧人契嵩认为,佛教、儒教以及百家都是圣人之教,都引导人向善,只是各教教人为善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浅显、有的深奥、有的切近,有的玄远,但所起的作用是一致的。这一说法旨在
A.打击儒学百家
B.促进三教合一
C.争取更多信徒
D.自由传播佛教
9.
文艺复兴时期,男女服装普遍使用制作繁琐、绕颈而立的拉夫领。且男性服装的肩部、胸部、甚至腹部都使用填充物,突显威武、雄伟的特征;而女性服装上身用紧身胸衣,下部穿有宽大裙撑的裙子,突现人体曲线美。这反映了当时
A.人文主义对服饰的影响
B.倡导个性自由解放
C.复兴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D.女性地位不断提高
10.
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
A.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
B.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C.提倡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D.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
11.
苏格拉底认为,政治家自以为是,却一无所知,而“匠人诚然对自己的专业十分精通,但他们与政治家们一样自以为知道那些其实自己并不知道的事情”。这表明苏格拉底
A.重视理性思想
B.追求道德自觉
C.肯定自然科学
D.否定直接民主
12.
康德主张“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判断”,卢梭却认为“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这表明
A.康德比卢梭更倾向于理性
B.矛盾无处不在
C.卢梭认为理性主义已经过时
D.人文精神丰富多彩
13.
15世纪,意大利掀起了一股艺术品投资和消费热湖。教堂、公共建筑内装饰着宗教画和雕塑,私人住宅悬挂着个人或宗族肖像和小型人物雕像。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向艺术家吉尔伯蒂订制的一件法冠耗资3.8万弗洛林。这一现象
A.表明资产阶级热衷于艺术品投资
B.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C.说明意大利进入新古典主义时期
D.导致了社会奢侈风气盛行
14.
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论体现了
A.自由平等,主权在民
B.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C.天赋人权,个人自由
D.主权在民,联邦共和
15.
伏尔泰曾说中国“文人的信仰(儒学)令人赞叹,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四千年来,他们始终把最简单的信仰视为最佳信仰。”以下对伏尔泰推崇儒学说法正确的是
A.启蒙思想与儒学一脉相承
B.通过宣扬儒学构筑平等社会
C.借助儒学批判基督教神学
D.中法交流频繁促进文化融合
16.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
A.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
B.仍然受宗教神学的束缚
C.以圣神主义为文艺核心
D.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
17.
英国科技学者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汉朝人伪造日食记录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巩固政治统治的需要
B.总结历史教训的需要
C.天文观测技术的落后
D.天与人相感应的结果
18.
钱学森、袁隆平、南仁东(天眼设计者)、林鸣(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等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科技偶像。从他们身上反映出
A.“先理后物,内心反省”的探究方法
B.“空谈心性,明心见性”的学术风格
C.“注重义理,西学东渐”的研学思想
D.“经世致用,实干兴邦”的务实作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