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二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新儒学影响下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李贽等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并具体说明,分析比较其与近代维新派思想的关系。
2.单选题- (共16题)
A.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
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
D.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
A.《诗经》 | B.楚辞 | C.汉赋 | D.唐诗 |
A.早期的纸其原料与丝有关 |
B.造纸术出现于东汉时期 |
C.东汉时期的纸价廉物美 |
D.纸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
A.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
B.是人们逃避社会现实的反映 |
C.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潮流 |
D.是统治阶级压抑百姓的措施 |
A.![]() |
B.![]() |
C.![]() |
D.![]() |
A.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
B.都是近代保守势力的代表 |
C.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 |
D.对近代化的探索最终失败 |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
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
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
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 |
A.表明先进分子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 |
B.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 |
C.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第一次挑战 |
D.成为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
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 |
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
A.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 |
B.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 |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
D.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 |
A.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
B.知识阶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
C.新文化运动后期改变了性质和方向 |
D.知识阶层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
A.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
B.侧重于提倡除旧布新 |
C.实质上代表守旧势力的利益 |
D.并不认同君主立宪制 |
A.郑思肖作为历史见证者,其观点更加全面客观 |
B.萧启庆作为元史专家,他的观点更加真实可信 |
C.历史研究和陈述会受到时代条件及作者立场等因素影响 |
D.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来源于对当时的时空环境全面考察 |
A.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
B.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
C.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
3.选择题- (共2题)
“娃娃博士”谱写核弹新篇章
蜚声中外的邓稼先是我国功高盖世的核弹元勋。他二十多岁就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因而被他的老师爱称为“娃娃博士”。
从“娃娃博士”到“核弹元勋”,邓稼先走过的路闪耀着理想的光辉,智慧的火花,更展示出惊人的开拓进取精神!
1959年6月,邓稼先被委任为我国第一额核弹研制工程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理论设计是研制核弹的第一大关。邓稼先一无现成的资料,二无先进的设备,三无点滴经验。他怀着一颗忠于祖国、献身科学的赤子之心,带领一批年轻的科学家用古老的算盘、简陋的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日夜三班轮换,千万次地重复着单调、机械的工作。计算的工作量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计算、验算、校对、修正……一次、两次……花了近三百个日日夜夜,直到与其他科学家从另一个角度对数核查无误,研制核弹的第一个难关才被攻克。
邓稼先不仅在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亲自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他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接着又投入了对氢弹的研究,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同美国用七年、苏联用四年、法国用八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临终前,他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的努力,他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娃娃博士”谱写核弹新篇章
蜚声中外的邓稼先是我国功高盖世的核弹元勋。他二十多岁就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因而被他的老师爱称为“娃娃博士”。
从“娃娃博士”到“核弹元勋”,邓稼先走过的路闪耀着理想的光辉,智慧的火花,更展示出惊人的开拓进取精神!
1959年6月,邓稼先被委任为我国第一额核弹研制工程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理论设计是研制核弹的第一大关。邓稼先一无现成的资料,二无先进的设备,三无点滴经验。他怀着一颗忠于祖国、献身科学的赤子之心,带领一批年轻的科学家用古老的算盘、简陋的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日夜三班轮换,千万次地重复着单调、机械的工作。计算的工作量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计算、验算、校对、修正……一次、两次……花了近三百个日日夜夜,直到与其他科学家从另一个角度对数核查无误,研制核弹的第一个难关才被攻克。
邓稼先不仅在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亲自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他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接着又投入了对氢弹的研究,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同美国用七年、苏联用四年、法国用八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临终前,他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的努力,他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