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李贽思想“特色鲜明”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未成为“欧洲式的人物”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李贽思想“特色鲜明”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未成为“欧洲式的人物”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 (共14题)
2.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
3.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
5.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
7.
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
8.
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这表明当时
A.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 |
B.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 |
C.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
D.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
9.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
A.劳动力过剩 |
B.轻视科技发明 |
C.雇佣制广泛存在 |
D.文化需求低迷 |
10.
中国传统医学把“天人合一”叫做“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这里所谓的“天”是指
A.最高神的人格化概念 |
B.社会发展的规律 |
C.具有生命意义和价值伦理的世界 |
D.自然的气候、地理等因素 |
12.
宋代把儒学大家朱熹的《小学》作为启蒙教材,后又有《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这反映了
A.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
B.宋代教育内容发生根本变化 |
C.宋代私塾教育非常发达 |
D.印刷术推动儒学教育的发展 |
13.
埃德蒙·帕克所著《世界史:大时代》一书中,从人的起源到今天划分了九大时代,下列表述可能出现在“大时代五:公元300年~1500年”的是
A.城墙、宫殿、广场、陵墓等纪念性建筑开始出现 |
B.车轮、制陶术、冶铁技术的诞生推动生产的增长 |
C.纸张与活字印刷术逐渐沿着海路贸易路线传播开来 |
D.西欧在亚洲沿海地区经济文化交往中发挥主导作用 |
14.
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
A.“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 |
B.“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
C.“宋人尚意”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矛盾心理的反映 |
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