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
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思想、科技、政治制度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材料二: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2)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各有何特点。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
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思想、科技、政治制度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材料二: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 欧洲 | 时间 | 中国 |
10—15世纪 | 远洋航海技术 | 宋 元 明前期 |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
16世纪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明中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17世纪 |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 明后期 清 |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
18至19世纪中叶 | 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 清 | |
(2)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各有何特点。
2.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深化认识自身,同时又拓展认识世界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在我看来,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标准看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没有奇迹,也不荒唐。
——[法]蒙田(1533—1592):《论经验》
(1)据材料一,概括蒙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8分)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前后欧洲人对世界(陆地)范围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认识的变化给欧洲思想领域带来的影响。(6分)
材料三、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3)材料三中牛顿所揭示的“自然法则”指什么?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为例,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6分)
材料一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在我看来,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标准看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没有奇迹,也不荒唐。
——[法]蒙田(1533—1592):《论经验》
(1)据材料一,概括蒙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8分)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前后欧洲人对世界(陆地)范围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认识的变化给欧洲思想领域带来的影响。(6分)
材料三、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3)材料三中牛顿所揭示的“自然法则”指什么?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为例,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6分)
2.单选题- (共15题)
3.
1989年美国修订的《道德改革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任职前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上任后还须按月申报。……财产申报资料向社会公开,供大众查阅复印,以便接受社会监督。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该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的
A.社会契约 |
B.主权在民 |
C.自由平等 |
D.反对私有制 |
4.
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反映了
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 |
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 |
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 |
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 |
5.
瑞士牧师慈温利(UlriChZwingli)(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温利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慈温利是民族英雄 |
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
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
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
6.
纪念某一思想家逝世100周年时,有人说:“(他)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匍匐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热的邪恶混合体。……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该思想家
A.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
B.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
C.率先倡导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
D.主张建立人类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 |
7.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当时的文艺巨匠
A.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 |
B.运用理性批判宗教思想体系 |
C.采取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
D.认可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属性 |
8.
“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
B.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
C.使人开始反思基督教神学统治 |
D.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
9.
学者查理G诺特在论述某事时说道:“各地发生的变化使人们对最近历史的遗产感到厌恶,有意识的接受理想化的希腊和罗马时代作为改革文学、教育的样板以及所有文化人的理想。”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最近历史的遗产”主要指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
B.此“意识”的实质是指理性精神 |
C.此事件的本质是借鉴古希腊民主和古罗马法制 |
D.此事件为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 |
10.
15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我(上帝)既没有使你进入天国,降入凡尘,也没有让你死亡或永生。归根到底,……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中世纪的神学蒙昧 | 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
C.借助神威阐扬人本观 | D.冲击了教会的思想禁锢 |
12.
《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
A.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 B.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 |
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 | 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 |
13.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
14.
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
C.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 D.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 |
15.
哥白尼写到:“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绝。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字宙,"根据上文和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两位天文学者共同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A.宇宙是本难以理解的大书 |
B.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 |
C.圣经成为攻击科学的利器 |
D.宇宙奥秘不能由教会独断 |
16.
下图是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宇宙体系的理论模型示意图。该理论


A.准确地计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 |
B.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
C.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
D.认为无论空间还是时间都不可能单独发生变化 |
17.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主要反映
A.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和经济关系 |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
C.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 |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