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所以普罗塔戈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获得有什么共同看法?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所以普罗塔戈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简述这些哲学贡献的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获得有什么共同看法?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的“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这种做法对民族精神会产生什么影响?
(3)材料四中陈独秀阐明了什么观点?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什么以反孔教为突破口开展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材料二 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吴虞
材料三 那其实是“吃人的礼教”。——鲁迅
材料四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般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陈独秀
(1)李大钊为什么说“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鲁迅为什么说孔教是“吃人的礼教”?(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的“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这种做法对民族精神会产生什么影响?
(3)材料四中陈独秀阐明了什么观点?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什么以反孔教为突破口开展新文化运动?
2.单选题- (共35题)
3.
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说道:“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廿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廿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俄国二月革命 |
B.新文化运动的价值所在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
C.俄国革命道路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D.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4.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
5.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
6.
1989年美国修订的《道德改革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任职前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上任后还须按月申报。……财产申报资料向社会公开,供大众查阅复印,以便接受社会监督。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该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的
A.社会契约 |
B.主权在民 |
C.自由平等 |
D.反对私有制 |
7.
历史学家阎步克曾说,“汉承秦制”,汉代统治者的方针实际是“儒表法里”。不仅汉武帝兴功用法,任用酷吏,汉宣帝亦“所用多文法吏”,且公然申明“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说明汉代
A.继承秦制,融合儒法思想 | B.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实行“德教”,采用“周礼” | D.完全采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 |
8.
国务院总理***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这样解读:权力是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进行,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家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A.天赋人权 |
B.自由平等 |
C.三权分立 |
D.社会契约 |
9.
“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这一言论说明
A.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
B.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
C.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
D.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
10.
在柏拉图看来,荷马史诗以及悲剧、喜剧(即希腊文艺遗产)都是不好的,这是因为文艺只属于情欲,绝不属于理智,它不能给人真理,反而逢迎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乃至亵渎神明,伤风败俗。这反映了古希腊
A.道德教化问题受到了一定关注 |
B.人文主义者普遍推崇理性 |
C.文学家和艺术家没有社会地位 |
D.社会世风日下且人情淡薄 |
11.
刘祚昌教授认为:“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了天主教会,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下列不能印证材料主旨的是( )
A.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宗教理论 | B.宗教改革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开始 |
C.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 D.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武器 |
13.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当时的文艺巨匠
A.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 |
B.运用理性批判宗教思想体系 |
C.采取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
D.认可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属性 |
14.
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
A.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
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 |
C.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
D.短任期制使居民参与城邦管理待遇平等 |
15.
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说:“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在他看来
A.人应该要服从自然指示 |
B.法律制度与人性相违背 |
C.法律制度源于人的契约 |
D.法律面前应该人人平等 |
16.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古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来说,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A.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
B.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
C.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
D.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 |
17.
有人说“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A.“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
B.“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 |
C.行圣礼、做“善功”方可得救 |
D.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
18.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
A.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
B.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
C.倡导君主立宪的政体形式 |
D.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
19.
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
C.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
20.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观点,这与启蒙运动的思想极为相似。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启蒙运动的发展已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
B.黄宗羲的思想对启蒙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
C.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
D.黄宗羲思想的产生具有极大地偶然性,而启蒙运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
21.
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这表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 B.已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
C.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 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
22.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
A.活字印刷术效率高 | 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 |
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 | D.雕版印刷术麻烦 |
23.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
C.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 D.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
24.
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A.弘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
B.推动中国思想界向苏俄学习 |
C.颂扬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
D.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
25.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
26.
有学者认为:1840—1895年,用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以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这里所说的“近代观念”的代表人物有( )
① 林则徐 ② 洪秀全 ③ 张之洞 ④ 严复
① 林则徐 ② 洪秀全 ③ 张之洞 ④ 严复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7.
2011年6月26日,上海图书馆举办“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特别展览,其中提到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曾于1902年9月在上海《新民丛报》第18号上发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文章对马克思作了简要介绍,称其为“社会主义之泰斗”。此后,梁启超又多次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梁启超()
A.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
B.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
C.是较早在著述中介绍马克思的中国人 |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28.
某学者曾说:“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位学者评价的是
A.魏源 |
B.曾国藩 |
C.洪仁玕 |
D.郑观应 |
29.
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
A.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
C.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
D.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
30.
1938年,艾思奇在《共产主义者与道德》一文中说道:“如果有人说共产主义者只是国际主义者,不能同时成为真正的民族主义者,因此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也不能谈民族道德的发扬,这就完全是一种公式的、形式论理学的曲解。”这话表明艾思奇强调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B.加强共产党员道德教育 |
C.放弃国际社会援助 | D.忠实执行共产国际路线 |
31.
1919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
A.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
C.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改变 |
32.
1920年,受某种理论的影响,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说:“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理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B.改变了中国人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
C.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
33.
2009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下列关于近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表述正确的是()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李大钊、陈独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③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
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思想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李大钊、陈独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③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
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思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34.
伧父在《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中说:“新文化运动迎西学而弃传统,……譬有一人,其始以祖宗之产业,易他人之证券,既而所持证券忽失其价值,而祖宗之产业已不能回复矣。吾人精神界破产之情状,盖亦犹有生活的意义。”可见,作者主张
A.全面认同传统文化 |
B.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
C.大力吸收外来文化 |
D.理性对待传统文化 |
35.
1918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文中提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李大钊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新文化运动
A.倡导多元文化观念 | B.盲目追求西方文化 |
C.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 D.担忧西方文化冲击 |
36.
袁世凯复辟帝制前,每次洗浴之后,就暗中往浴池里扔几片大鱼鳞。仆人们看见后说是龙鳞,袁世凯是真龙转世。消息传到社会上,很多人信以为真。这反映了当时
A.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 |
B.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广泛 |
C.君权神授说影响深远 |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37.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
B.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
C.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5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