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考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06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科学精神和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世界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重建于15世纪,专门致力于研究柏拉图学说)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一个关于世界和关于人的知识的最宝贵的果实在这里已经成熟,只是由于这一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就必须被称为近代史的前驱。……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代精神”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意大利人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的表现。
(2)材料二中“一个伟大的人”是谁?试说明其所发现“钥匙”对于当时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
(3)据材料二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卢梭继承并发展了这些思想,提出了什么理论?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2.
“时代与思想的变迁”
(1)有学者认为,儒家心目中尽善尽美的政治就是所谓的“圣王之治”,亦即由圣人充任君主对民众进行统治,但也要对君主加以节制。依据下列历史上儒家的有关言论,并结合时代背景,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述。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离娄章句上》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天子是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政治思想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康有为认为:“人道进化,皆有定位,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至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盖自据乱进为升平,升平进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严复则认为,“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在他看来,西洋的国家是国民的公产,政府是人民的公仆。而生活在专制制度下的中国国民则是君主的奴仆。“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孙中山则认为“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2)阅读上述材料,概括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的各自思想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出现的共同原因。

2.单选题(共23题)

3.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有利于培养大批技术人才
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4.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A.已经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
B.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C.决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对中国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5.
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呕心沥血,写了大量著作。据任世江先生统计,收录在《***选集》中的158篇文章中,有112篇是在这个时期写的。这些著作中最能代表***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做了详尽完整论述的文章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持久战》
C.《新民主主义论》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
自两汉以来,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的神学化
C.儒家思想的官学化
D.经学之士积极推动
7.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
A.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B.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C.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D.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8.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提出未来社会的制度构想
B.促进思想解放
C.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D.批判宗教神学
9.
“世界上最快乐得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材料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出自: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普罗泰戈拉
D.康德
10.
12—l3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出现“大翻译”运动,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古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l3世纪后半期。许多意大利学者、诗人以及艺术家也赴法国学习观摩。这一现象说明
A.西方近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有继承关系
B.文学是文艺复兴反教会最初的工具
C.中世纪黑暗被东西方文化交流驱散
D.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法国
11.
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1400年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12.
柏拉图认为,这种“民主政体”是一种很坏的政体,最大缺点是“极端民主”、“过度自由”。只要人民推举,不管什么人都可当执政者,而富有治国才能的贤人却反而被抛弃。材料中的“最大缺点”
A.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全面繁荣
B.客观评价了雅典的民主政体
C.调动了雅典公民参政积极性
D.为后世民主集中制提供借鉴
13.
苏格拉底认为:“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A.“认识你自己
B.拯救人类心灵
C.“知识即美德”
D.追求生命价值
14.
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斯·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
A.对人类自身的探索
B.对道德观念的重视
C.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D.对人权应用的创新
15.
从公元960年到1278年,是我国历史上宋辽金夏几个政权同时并立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印刷、兵器、纺织、制瓷、造船、冶金、土木建筑等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的记录;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等传统领域也同样硕果累累,并涌现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传世的科学著作。主要原因是
A.农业的发展和工商业的进步
B.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政权同时并立
D.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16.
有人主张:“绘画最高的艺术之境,宛若佛家莲界,总使人身心归于淡泊、朴雅、博大、冲融。”“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这反映了中国绘画: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17.
近年来,引力波的发现提供了黑洞存在的第一个直接证据,即它们可以成对的形式存在,而这些成对存在的黑洞可以碰撞和合并,并在这一过程中以引力波的形式释放大量能量。这意味着100多年前科学家预言将逐步得到证实。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18.
英国有一种桦尺蛾,在1850年前都是灰色类型。1850年在曼彻斯特发现了黑色的突变体。19世纪后半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煤烟把树干熏成黑色。原先可以得到保护的灰色类型,这时在黑色树干上却易被鸟类捕食;而黑色类型则因煤烟的掩护免遭鸟类捕食反而得到生存和发展。到19世纪末,黑色类型的桦尺蛾由不到1%上升到90%以上;而灰色类型的桦尺蛾由90%以上下降为不到5%。这种情形可以佐证进化论中的
A.自然选择
B.过度繁殖
C.生存斗争
D.遗传和变异
19.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在“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关键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
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狄塞尔发明柴油机
③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④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
***同志说:“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A.学习苏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坚持国共合作,赢得人民信任
D.动员全国人民,解放全中国
21.
康有为声称自己所主张的变法是根本的变,即“扫除更张,再立堂构”。康有为的“扫除更张,再立堂构”旨在
A.维护君主专制统
B.确立民主共和制
C.巩固清末新政
D.实行君主立宪制
22.
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旨在
A.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
B.传播马克思主义
C.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
D.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
23.
顽固派在攻击近代某思想家时说“其谈治术则专主西学,欲将中国数千年相承大经大法一扫刮绝,事事时时以师法日本为长策”。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张之洞
D.康有为
24.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晚上总是睡不着觉,„„(前几天有)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该材料
A.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
B.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C.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D.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25.
***说:“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B.三大政策涵盖和发展了新三民主义
C.新三民主义是实现三大政策的惟一途径
D.“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带有平均主义的思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