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市兖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02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他主张要培养人的美德……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教的自由》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体现了什么精神?
(2)材料二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提出了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3)概括材料三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1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四 美国《时代》杂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下图)中很清楚地对***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和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1)材料一、二、三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之相应的实践活动。
(2)***引领中国人民革命,是否完全走了“俄国人的路”?请说明理由。
(3)请结合所学知识,反驳材料四中“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观点。

2.单选题(共24题)

3.
一位西方艺术家的画作有诸多时代性突破:将亚当和夏娃的人物比例放大,将代表神权的天使比例缩小并置于背景之中;通过画中人物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神态烘托画面的悲剧气氛。这些突破蕴含的思想主旨是
A.反对宗教信仰
B.否定专制王权
C.提倡人性解放
D.追求科学理性
4.
顾炎武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认为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认为前人研究成果不可超越
B.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C.强调学术研究的自主创新
D.否定明代学术成果重视调查研究
5.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称:“不知铁路之旁,其左右歧路,人马皆能行……铁路遇山巅水曲均须绕越,架空凿洞亦可驶行,庐舍坟墓亦犹是也,何害之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的中国
A.“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国近代化
B.“天朝上国”观念抑制中国的发展
C.思想僵化制约工业文明的传播
D.洋务运动推动西方文明的传入
6.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A.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
B.它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D.它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
7.
弗兰克·萨克雷在他的《世界大历史》一书中说道:“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据此可以判断,启蒙思想
A.推动了人们观念的解放
B.与科学革命互相促进
C.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
D.开启了理性主义之旅
8.
“作为一个学者,他有充分自由、甚至于有责任,把他经过深思熟虑„„的建议传达给公众”,“通过自己的著作而向真正的公众亦即全世界讲话时,在公开运用他的理性上便享有无限的自由可以使用他的理性,并以他本人的名义发言。”据此判断该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洛克
C.康德
D.卢梭
9.
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10.
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
A.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
B.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
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D.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
11.
“(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
A.唐末宋初B.春秋战国
C.商周D.元末明初
12.
“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
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起源
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13.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成果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B.闭关锁国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自然经济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4.
下表所展示的是关于中国造纸术起源的阐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
出处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和……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蔡伦传》(约432~455年)
“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
张怀瓘《书断》(约727年)
“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陈櫃《负暄野录》(约1210年)
“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
史绳祖《学斋占毕》(约1255年)
 
A.造纸术在东汉时期得到极大发展
B.纸张在汉代已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C.纸的出现推动中国文明快速发展
D.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技术源远流长
15.
2016年中国科学家研制的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科学家潘建伟表示,起名“墨子”是因为墨子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光是直线传播并作科学解释,为量子通信打下一定基础。现代量子理论认为,“量子纠缠”可成为量子保密系统的基础,因单个光量子在传输信息时测量不准、不可克隆,这构成量子通信安全基石。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古典科技改变现代世界面貌
B.科学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C.量子论开始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D.科学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16.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说,“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弟扩充到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这一论述意在
A.促进文化转型
B.用“孝弟”文化改造西方文化
C.号召青年摆脱陈旧状态
D.引导青年正确理解“孝弟”文化
17.
19世纪末,留洋海外的知识分子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经典著作,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下列对这些翻译著作影响的解读,正确的是
A.有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
B.表明了中共指导思想形成
C.标志着中共领导地位的确立
D.使工人运动有了组织保障
18.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聘请美国传教士翻译瑞士法学家滑达尔所著《国际法》有关违禁品章节,并两次向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致函,从《国际法》角度指出鸦片贸易的罪恶与不合法性。这反映了林则徐
A.与英交涉方式符合时代要求
B.促进了中国外交与国际接轨
C.引发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D.主张清政府全面向西方学习
19.
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在探索政府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
A.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B.主张振兴工商业,同西方进行“商战”
C.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D.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20.
孙中山指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此处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主张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的科学社会主义
B.采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D.“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
21.
孙中山1914年创立的中华革命党和1919年改名的中国国民党,参与者不多。但到了1920年代前期,中国国民党党员激增,其主要原因是( )
A.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实施联俄联共政策
B.孙中山发起护法战争,维护了《临时约法》
C.北伐战争爆发,有识之士加人中国国民党
D.国共两党正式决裂,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
22.
***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论持久战》
D.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23.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邓小平提出此项要求的主要依据在于
A.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24.
据统计,中国政府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2位本科教育都是在国内的一流大学完成的;21位元勋有留学经历,获得博士学位有16位,在国外都有所成就。材料说明
A.爱国主义精神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B.民国高等教育水平已达世界一流
C.近代教育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D.“两弹一星”是留学教育的结果
25.
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
A.“南优2号”的成功培育
B.“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
C.每秒向量运算过亿次计算机诞生
D.“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
26.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这里的客观要求是指(  )
A.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C.避免学术问题的政治化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