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05年邓实先生的名文《古学复兴论》:“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主要的政治主张。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05年邓实先生的名文《古学复兴论》:“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主要的政治主张。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统治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的主要民主思想。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统治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的主要民主思想。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2.单选题- (共26题)
3.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是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
B.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
C.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
4.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
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
D.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
6.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
B.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
C.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
7.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寻 |
B.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 |
C.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 |
D.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 |
8.
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
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
C.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
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
9.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A.墨家 | B.道家 | C.儒家 | D.法家 |
11.
宋仁宗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设备投入的资金比较大,拆版后无法再印,而雕版印刷虽刻板费工,但书版可长期保存,随时可印,因此延至清末仍盛行不衰。由此可见
A.雕版印刷技术更为先进 |
B.劳动力便宜是重要原因 |
C.技术创新不能脱离实际 |
D.活字印刷无法得到推广 |
12.
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
A.敦煌艺术来自艺术家创造性劳动 |
B.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
C.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 |
D.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 |
13.
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 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
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 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
15.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
B.话本和小说 |
C.汉赋和唐诗 |
D.元曲和南戏 |
16.
下图是根据《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整理的中国古代农学家历史分布示意图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农业经济得到急剧发展 |
B.社会发展促进农学兴盛 |
C.民众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
D.抑商政策加强日趋明显 |
17.
下图为出土于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的秦简部分,该地出土的一千多支秦简成书于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初期,隶化特征明显。这说明( )


A.隶书是从李斯创制的小篆演化而来 |
B.雏形的隶书并非秦国一地所独有 |
C.字体的演进是循序渐进的创造性积累 |
D.秦统一文字的努力在统一六国前已经开始 |
18.
永乐九年(1411年)规定:“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违者杖一百”。“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规定的实施
A.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 |
B.促进了官民平等的实现 |
C.抑制了戏曲事业的发展 |
D.取消了市民文化的娱乐性 |
19.
(题文)“生得轻巧白净,中国创造发明。传播文化知识,深受人类欢迎。”对于这一谜语谜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始于战国行于后世而精于宋 |
B.能代表汉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
C.由阿拉伯人向世界各地传播 |
D.传入欧洲后消除了对宗教的迷信 |
20.
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写道:“途巷中小儿……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材料中显示出
A.章回小说成为文学主体 |
B.英雄故事表达了市民心声 |
C.罗贯中的作品风靡全国 |
D.俚曲俗谣中诞生的新诗词 |
21.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进展。”这一“顶峰”的存在印证了
A.理学注重自然的探究 |
B.封建经济的基本特征 |
C.商贸的创新驱动效应 |
D.科举制度的选才功能 |
22.
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
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
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
C.开启了留学教育的先河 |
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
23.
曾国藩十分推崇王夫之和魏源的思想,曾全力支持《船山遗书》的大规模刊刻,又多次研读魏源著作,并于1868年专折奏请魏源入祀江南名宦祠。据此可知,曾国藩主张
A.中体西用 |
B.经世致用 |
C.师夷长技 |
D.世道必进 |
25.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人物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实现中国工业化 |
B.实行民主政治 |
C.推动中国近代化 |
D.挽救清王朝 |
26.
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销毁,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 |
B.推崇光绪帝而贬低慈禧太后 |
C.损害了孔子的权威 |
D.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
28.
孙中山曾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对这段话中的“忠”,下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
B.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
C.强调了民族民主意识 |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3.选择题- (共2题)
29.欢欢同学用如图方法,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blank#}1{#/blank#}圈,总长度为{#blank#}2{#/blank#}厘米,铜丝的直径是{#blank#}3{#/blank#}毫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