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16至17世纪中国与西方的科技成就。
(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是四大发明。图一、图二分别能反映其中哪两大发明?这两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表格内容概括16﹣17世纪,中西科技在研究领域、作用方面的不同。
材料一:

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16至17世纪中国与西方的科技成就。
中国 | 西方 |
①明代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 ②1637年,宋应星《天工开物》刊行。 ③明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 ①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 ②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 ③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完整的力学体系。 |
(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是四大发明。图一、图二分别能反映其中哪两大发明?这两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表格内容概括16﹣17世纪,中西科技在研究领域、作用方面的不同。
2.单选题- (共9题)
2.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是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
B.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
C.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
4.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该主张
A.阐述格物致知的理念 |
B.表明重建儒学信仰的完成 |
C.奠定理学形成的基础 |
D.成为明朝官方正统哲学 |
5.
康德的道德定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把每个人当作享有天赋人权的个体对待,而不是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如果把这一道德定律与孔子的道德观相比较,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与孔子的道德观有相似之处 |
B.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
C.两者所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
D.“人非工具”是对康德道德观的概括 |
7.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A.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
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
C.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
D.半诗半文,辞藻华丽 |
8.
佣书业是以社会上一个贫穷的、有文化的群体为主力军,受雇为政府、私人、书商、寺观等抄书,以此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业。它肇始于汉代,兴盛于六朝,至唐宋时期丧失存在的基础。该行业的命运说明
A.政府政策影响文化行业发展 |
B.技术进步影响行业兴衰 |
C.经济发展引起低收入者失业 |
D.文化氛围导致佣书业消亡 |
9.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9 |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 | 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 |
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 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