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388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英)培根《新工具》
“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司南),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英国近代汉学家麦都思
材料二 李时珍指出:“医者贵在格物。”他为写作《本草纲目》,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详尽阅读、研究前代医药典籍,广泛批阅……他动手栽培和加工炮制过不少药物,为了解某些药性,甚至冒着危险亲自试服。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他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科学的结论应当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皆需试见而后详之”。徐光启博闻强识,“考古证今,广咨博讯……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故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他主持编撰的《农政全书》,其写作特点是“杂采众家,兼出独见”,主要以辑录前人农业文献为主。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下列统计数据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中三位晚明科学家在科学态度与方法上的共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特点。

2.单选题(共10题)

3.
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A.地方吏治废弛
B.试图重建礼乐制度
C.君主专制加强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4.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长诗
B.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C.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5.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6.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7.
关汉卿在《关大王独会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到:“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A.显示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8.
一方面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9.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10.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南戏
11.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以形写神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12.
明代徐渭在其晚年《菊竹图》(下图)中题道: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夜。刻画了菊花不肯从俗、傲霜绝俗,表现自己现实生活的悲惨与凄凉。据此可知,该画作
A.注重以形传神
B.讲究借物抒情
C.追求得意忘形
D.体现神形兼备

3.选择题(共1题)

13.铜与过量的浓硝酸反应,当有0.2mol硝酸被还原时,参加反应的铜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